天高木落气萧森,极目郊原秋已深。
归雁情添离客梦,闻猿泣下壮年心。
敝裘苏秀无生色,弹铗冯谖孰赏音。
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
天高木落气萧森,极目郊原秋已深。
归雁情添离客梦,闻猿泣下壮年心。
敝裘苏秀无生色,弹铗冯谖孰赏音。
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
这首清代许传霈的《秋怀》描绘了一幅秋日郊野的萧瑟景象。首句“天高木落气萧森”写出了秋天天空高远,树叶飘落,空气显得清冷而寂静。接着,“极目郊原秋已深”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深沉和寥廓。
诗人借景抒怀,通过“归雁情添离客梦”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听到雁鸣,更增添了离别之人的愁绪。而“闻猿泣下壮年心”则寓言壮志未酬的感慨,猿猴的哀鸣仿佛触动了诗人壮年时的抱负与失落。
“敝裘苏秀无生色,弹铗冯谖孰赏音”两句运用典故,以破旧的裘衣比喻自己境遇困顿,无人赏识,暗指才华不得施展;“弹铗”出自《战国策》,冯谖弹剑而歌,表达怀才不遇的无奈,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不被理解与期待知音的心情。
最后,“唧唧吟虫听未了,城头又起夜来砧”以虫鸣声和砧声交织,渲染出秋夜的凄凉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虑,直到深夜仍无法释怀。
整体来看,《秋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诗人身处秋日的孤寂心境和对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
西楼裁倚。被杨花千点,句人离思。
念去年、南浦牵衣,如今眼穿,南浦唯春水。
回首倾襟,小窗对镜同梳洗。
踏青湖畔路,那日游春,依约曾记。
东风又吹雨霁,问音书断绝,何事相弃。
空欲往、难越关山,算只有今宵,梦魂能至。
绣户谁推,似行近、疏帘下底。
又却是、衔泥燕子,搅人午睡。
出郭晨气清,鸟声杂悲喜。
初日明高林,山在绿阴底。
何处觅禅关,潭空竹烟起。
郁郁松禅翁,放逐曾经此。
寺僧索题额,留作藏山纸。
神味在青冥,泼墨皆云水。
从知忧患心,妙契清净理。
前游已隔世,樵径青未已。
山随人意深,万事沧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