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牡蛎墙》
《牡蛎墙》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南海天连水,人家半水乡。

祇疑鲛伴室,翻讶蛎同房。

片片藏鳞甲,层层缀雁行。

千寻能拔地,百堵欲延冈。

巧乃矜时匠,输宁测海王。

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

米臼舂鱼骨,山瓢酌蟹筐。

异方无不有,惯习转为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边的景象,以牡蛎墙为主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首句“南海天连水”,开篇即以辽阔的海洋与天空相连的壮丽景象引入,营造出开阔的视觉效果。接着“人家半水乡”一句,点明此处并非完全的荒野,而是有人居住的水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祇疑鲛伴室,翻讶蛎同房。”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牡蛎比作海底的居室,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牡蛎密集生长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惊讶与赞叹。

“片片藏鳞甲,层层缀雁行。”进一步描述了牡蛎群落的形态,如同一片片鳞甲覆盖在水面上,又如雁阵般整齐排列,既展现了牡蛎的密集与有序,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

“千寻能拔地,百堵欲延冈。”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牡蛎墙的高度与长度,仿佛能够从海底直插云霄,延伸至山冈之上,展现出牡蛎墙的壮观与雄伟。

“巧乃矜时匠,输宁测海王。”这两句赞美了建造牡蛎墙的人工智慧与技艺,同时暗示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智慧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了这一奇观。

“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牡蛎墙逐渐与周围的植物融合,月光下映照着桄榔树的影子,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浪漫气息。

“米臼舂鱼骨,山瓢酌蟹筐。”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异方无不有,惯习转为常。”最后两句总结了牡蛎墙的独特之处,并强调了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牡蛎墙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壮丽,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再游蒋山·其二

六经岂解亡人国,万卷平生最苦辛。

只作卧龙嗟晚悟,当年人畏近前嗔。

(0)

谢张世显诗卷

珍重张公子,交情不我遗。

肯迂林下步,来贽袖中诗。

江树烟中色,丛梅雪外枝。

吟哦清绝句,一一可同时。

(0)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其五

多病新年白发生,愧无筹策赞亲征。

弯弧空作饿鸱叫,逐兔休嗟走狗烹。

凤阁鸾台少知己,天台雁荡恣经行。

可怜未遂求田计,空负江湖浪漫名。

(0)

挽刘刑部诗二首·其一

宪部为郎久,琳宫解组归。

赐章三品贵,眉寿八旬稀。

橘向前洲种,金难故里挥。

凄凉薤露曲,泪湿老莱衣。

(0)

秋晚閒咏

六年门外送苕溪,绕舍黄花独杖藜。

安有鹤觞逢白堕,新成螭盏得朱提。

流匙乍饱丰年玉,病齿全疏饤座梨。

欲问福城南去路,江山犹得助难题。

(0)

和郑康道春日三首·其二

内乐同颜子,高楼慕隐居。

紫苔沿砌合,红糁缀条疏。

谩听平戎操,閒寻种树书。

吾曹清净业,所好在三馀。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