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归绿野,开堂近林邱。
遂扫车马迹,时招麋鹿游。
群盗近方息,高卧吾何忧。
白云宿檐际,来自商山头。
晋公归绿野,开堂近林邱。
遂扫车马迹,时招麋鹿游。
群盗近方息,高卧吾何忧。
白云宿檐际,来自商山头。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野亭公杂咏六首(其一)野堂》描绘了主人公晋公退隐后的田园生活。首句“晋公归绿野”表达了晋公回归自然,远离官场的宁静,"绿野"象征着田园和隐逸的生活环境。接下来的“开堂近林邱”写他选择在靠近山林的地方建堂居住,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的主题。
“遂扫车马迹”一句,通过“扫车马迹”暗示了晋公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不再有官场的车马往来。而“时招麋鹿游”则以鹿的形象,寓意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闲适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晋公的淡泊名利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群盗近方息”暗指社会动荡局势暂时平定,为晋公的隐居提供了相对安宁的背景。“高卧吾何忧”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这种远离尘嚣、无忧无虑生活的满足和自得其乐。
最后两句“白云宿檐际,来自商山头”,以“白云”和“商山”作为意象,寓言晋公的高尚品格如同白云般纯洁,且暗示他可能效仿古代隐士商山四皓,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赞美了晋公的隐逸之志和清高品格。
四十得官已不早,到官便说还家好。
未曾半载享荣华,何事终朝太烦恼。
金马从来有客栖,松门岂合无人扫。
男儿致身羡青云,君到青云即乞身。
受恩未报胡言去,有才不试空藏珍。
古来樵隐俱在野,看君岂是悠悠者。
满腹经书宜世用,平生意气羞人下。
驷马高车有祸机,君今此去未为非。
但恐圣世搜岩穴,我辈安忍负明时。
南归若访罗浮隐,为言贱子言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