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局诗中皇恐滩,闻之已为骨毛寒。
那知舞索并天柱,更向前头作怒澜。
玉局诗中皇恐滩,闻之已为骨毛寒。
那知舞索并天柱,更向前头作怒澜。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徐鹿卿的《之官过赣滩(其一)》,通过“玉局诗中皇恐滩”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带有几分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闻之已为骨毛寒”,以强烈的感受描绘了对皇恐滩的畏惧之情,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敬畏。
随后,“那知舞索并天柱,更向前头作怒澜”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险滩时的勇敢与决绝,也暗示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不屈。这里的“舞索”和“天柱”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险峻,而“作怒澜”则生动地描绘了水流汹涌澎湃的景象,寓意着在逆境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赣滩这一特定地理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旅途上不断前行的渴望。
驱车欲何适,驾言归故乡。
朋游具觞豆,饯送临周行。
忆昨佐花县,志气殊非常。
琴堂席未暖,行役嗟靡遑。
京华历寒暑,鬓发皓已苍。
布衣与蔬食,澹泊常自将。
只今七十馀,谢事何匆忙。
为感圣恩厚,悲歌激中肠。
徘徊不能别,念此故意长。
山川邈迢递,大江浩洋洋。
去途日已远,驰景曜征裳。
愧无千金赠,为子增慨慷。
归哉慎自保,南北永相望。
平生爱佳竹,常有江南情。
忽此见新图,玩之有馀清。
千竿挺寒玉,一片潇湘青。
离离紫凤梢,尚与烟云平。
依微拂厓石,隐约入杳冥。
声杂瀑泉小,色映寒溪明。
茆亭亚苍雪,美韵谐琴声。
旁有灌木丛,鸟雀时喧鸣。
秋风即摇落,突兀枝交撑。
独高此君节,寒暑无变更。
不逐桃李芳,不随蒲柳零。
惟应松与柏,可以同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