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如人老合休,读书谈道我何忧。
已看尘世都蕉鹿,真觉浮生付赘疣。
风透北窗朝跂脚,嵩遮西日晚科头。
诗篇漫兴销长夏,敢谓能轻万户侯。
少不如人老合休,读书谈道我何忧。
已看尘世都蕉鹿,真觉浮生付赘疣。
风透北窗朝跂脚,嵩遮西日晚科头。
诗篇漫兴销长夏,敢谓能轻万户侯。
这首明代诗人钱谦贞的《怀古堂夏日漫兴八首(其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首句“少不如人老合休”流露出一种不以年华而自卑的洒脱,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不必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接下来,“读书谈道我何忧”表明诗人沉浸于学问和哲理之中,内心并无过多忧虑。
“已看尘世都蕉鹿”运用了比喻,将世俗名利比作虚幻的鹿和芭蕉,暗示诗人看破红尘,不再执着于追求这些身外之物。“真觉浮生付赘疣”进一步强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视浮华生活为累赘之物。
“风透北窗朝跂脚,嵩遮西日晚科头”描绘了诗人清晨倚窗读书,傍晚面对夕阳沉思的形象,展现了他宁静的日常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诗篇漫兴销长夏”则表达出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消磨漫长的夏日时光,从中找到乐趣。
最后,“敢谓能轻万户侯”以反问的形式,表明诗人并不因写作而轻视权贵,反而更珍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显示出其高尚的人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钱谦贞在夏日闲暇中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葛生家世居桐川,开园种竹临平田。
时时酒后发豪兴,凉风疏月落诗篇。
今年见我容台署,手执纨素三尺许。
上有潇湘竹万竿,一半模糊带烟雨。
初疑南国荆山寒,卞和入楚犹未还。
至宝一时收不尽,遗此满地青琅玕。
又疑西土瑶台夕,秦女吹箫还似昔。
凤凰不肯傍人飞,参差乱展云间翼。
画竹何如种竹真,与可去后谁传神。
偶披图画识高赏,飒飒寒气生衣巾。
皇都六月日如灼,金铁欲流石欲铄。
愿言与子归桐川,同向竹林置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