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艳绮室,春月明瑶阶。
花月悄无光,抱影眠空斋。
与子新缔交,燕婉两心谐。
昨欢今寂寞,顿若恩情乖。
岂必恩情乖,鸩媒不我偕。
中宵梦子至,贻我同心钗。
钗贻正在手,栖乌翻庭槐。
宛转见颜色,倏而违形骸。
独处妾所安,愿子无伤怀。
春花艳绮室,春月明瑶阶。
花月悄无光,抱影眠空斋。
与子新缔交,燕婉两心谐。
昨欢今寂寞,顿若恩情乖。
岂必恩情乖,鸩媒不我偕。
中宵梦子至,贻我同心钗。
钗贻正在手,栖乌翻庭槐。
宛转见颜色,倏而违形骸。
独处妾所安,愿子无伤怀。
这首《怨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感。开篇以“春花艳绮室,春月明瑶阶”渲染出春日的美好景象,却在下句“花月悄无光,抱影眠空斋”转折,暗示美好背后隐藏着孤独与寂寞。女子独自一人,与往日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她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接着,“与子新缔交,燕婉两心谐”描述了两人初遇时的甜蜜与和谐,然而好景不长,“昨欢今寂寞,顿若恩情乖”揭示了情感的突然破裂,如同美梦瞬间破碎,让人心生悲凉。
“岂必恩情乖,鸩媒不我偕”则暗示了第三者介入的可能性,为这段感情的变故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的梦境描写,通过“中宵梦子至,贻我同心钗”展现女子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以及收到爱人赠物的喜悦与安慰。然而,好景不长,“钗贻正在手,栖乌翻庭槐”预示着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落差,以及爱人可能的远离或消失。
最后,“宛转见颜色,倏而违形骸”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相见,也难以逃脱现实的分离。“独处妾所安,愿子无伤怀”则是女子对爱人的宽慰与祝福,希望对方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展现出其深沉的爱与理解。
整体而言,《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情节转折,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与苦涩,以及面对情感变故时的无奈与挣扎,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