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

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ìngshèxiānggōnglónghuí
táng / liú

huíluánhuángjiāchánshèngshí
rénshíhànguān

tiānjīngwánglóngxiàngsuí
zhī怀huáijiātànjīngchíchí

翻译
当皇帝返回京城的日子,正值皇家举行禅礼之时。
道路上不再有胡人马蹄的痕迹,人们辨认出的是汉族官员的礼仪。
天子的旗帜飘扬,佛法领袖的象征——龙象队伍跟随。
知道离开家乡的人感叹不已,经过这里心情更加沉重。
注释
兹地:此处。
回銮:皇帝回京。
皇家禅圣时:皇家举行禅礼的时候。
胡马:胡人的马。
汉官仪:汉族官员的礼仪。
天子:皇帝。
旌旗:旗帜。
法王:佛法领袖。
龙象:佛教中象征智慧和力量的龙和大象。
知怀:知道思念。
去家:离开家乡。
叹:感叹。
经此:经过这里。
益迟迟:更加迟缓,心情沉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一种特殊的历史时刻与场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皇权及其象征的描绘,以及他个人对于离家之感的表达。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诗中“兹地回銮日”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这里的“皇家禅圣时”则暗示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在“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这两句里,诗人描绘了一种汉族文化与政治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景,没有异族马匹的足迹,只有汉族官员的身影。这里的“胡马”特指中亚或西域来的马,而“汉官仪”则是对汉族官僚体系的称呼。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这两句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力量。“天子”是对中国古代帝王的尊称,“旌旗”指的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军事行动或权力象征。这里“法王龙象随”则强调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违抗,与佛教中的法王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景象。

最后两句“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感慨。这里的“知怀”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洞察,而“去家叹”则是对离开家园的感伤之情。“经此益迟迟”则表现出诗人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意愿,可能是因为这里给他带来了某种安慰或灵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皇权及其象征的尊崇,也透露出了个人对于家国之别离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历史时刻、文化认同以及个人的情感世界的描绘,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怀。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杂兴

阿嫫年八十,睢盱事妆饰。

仍夸少年日,自谓美无敌。

与子不同时,寥落复异域。

人事虽万殊,近者犹可测。

颓颜与白头,何日好颜色。

(0)

答张安内翰见赠二绝·其二

玉螭阶侧凤池边,接武严徐愧昔贤。

天骥绝尘方万里,知君不顾绕朝鞭。

(0)

京尹仲议侍读自成都赴阙将过长安先寄

都城一别远相望,楚水秦山各异方。

每颂中和传四子,重闻京兆得三王。

执经误接金华袐,卧阁惊看鬓色苍。

逃暑肯为千日饮,能无歌舞荐清觞。

(0)

风雨寄张野人

天地初开泰,云雷未厌屯。

泥深长闭户,谋拙苦忧贫。

狼籍千株雪,空亡一半春。

仍愁三径里,草色断幽人。

(0)

病中辱圣从龙图侍郎见访闻便赴西州不及款曲偶成五言奉呈

衰病淹岁晚,分飞愁远行。

能回长者辙,因见故人情。

后会知何地,相看疑此生。

不为习凿齿,应作左丘明。

(0)

筑室种树

诛茅作吾庐,种树满百株。

偃仰可卒岁,优游问谁如。

墨翟不暖席,仲尼无安居。

良知圣贤贵,逝与功名疏。

清泉可深凿,恶草须早除。

适意田野间,谁能叹归欤。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