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茅作吾庐,种树满百株。
偃仰可卒岁,优游问谁如。
墨翟不暖席,仲尼无安居。
良知圣贤贵,逝与功名疏。
清泉可深凿,恶草须早除。
适意田野间,谁能叹归欤。
诛茅作吾庐,种树满百株。
偃仰可卒岁,优游问谁如。
墨翟不暖席,仲尼无安居。
良知圣贤贵,逝与功名疏。
清泉可深凿,恶草须早除。
适意田野间,谁能叹归欤。
这首诗《筑室种树》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筑室植木、自得其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首句“诛茅作吾庐”,开篇即点明了筑室的主题,以“诛”字形象地描绘了清除杂草、建造居所的过程,透露出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情趣。接着“种树满百株”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营造,百株树木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预示着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象。
“偃仰可卒岁,优游问谁如”两句,诗人以“偃仰”形容在树荫下悠闲度日的情景,表达了对岁月静好的向往。同时,“优游”二字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享受,仿佛在问世间还有谁能如此轻松自在地度过时光。
接下来,“墨翟不暖席,仲尼无安居”运用典故,借墨子和孔子的故事,强调了圣贤之人追求真理、行道于世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漠态度。墨子的“不暖席”和孔子的“无安居”都象征着他们为了理想而不顾个人安逸,而诗人则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与功名保持距离。
“良知圣贤贵,逝与功名疏”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圣贤精神的尊崇,以及对功名的超脱。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在于内心的良知,而非外在的荣誉与地位。
最后,“清泉可深凿,恶草须早除”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治理理念,认为应该保持环境的纯净,去除那些有害的事物,如同清泉需要深凿以保证其清澈,恶草则应及早清除,以维护生态的平衡。
“适意田野间,谁能叹归欤”则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生活中,又有谁能发出感叹,表达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呢?这既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肯定,也是对同代人可能缺失的反思。
综上所述,《筑室种树》一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功名的淡泊,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崇尚自然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