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鹦鹉》
《鹦鹉》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0)
注释
陇西:古代地名,指今甘肃东部地区。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声的鸟类。
觜渐红:形容鹦鹉成年,喙部颜色变深。
思归:想念家乡。
剪翅:剪掉鹦鹉的翅膀,使其无法飞翔。
喂食:喂给鹦鹉食物。
开笼:打开鹦鹉的笼子。
人怜:人们怜爱。
巧语:会说巧妙的话,这里指鹦鹉学舌。
情虽重:感情深厚。
鸟忆高飞:鹦鹉怀念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日子。
意不同:意愿与人的不同。
朱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门,漆成红色,象征权贵。
歌舞妓:指富贵人家中的歌女舞姬。
深藏牢闭:深深藏匿,严密封闭。
后房中:指富贵人家的内室或后院。
翻译
来自陇西的鹦鹉被带到江东,饲养多年它的喙渐渐变红。
常常担心它想家而先剪掉了它的翅膀,每当喂食时才暂时打开笼子。
人们怜爱它会说话,感情虽深,但鸟儿却渴望高飞,心意并不相同。
这情景就像富贵人家的歌女舞姬,深藏在闺房中,难以自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讲述了诗人对一只远从陇西带到江东的鹦鹉的观察和感慨。诗中通过对鹦鹉养育过程的描述,以及它与人的情感交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囚禁、自然与人为生活的深刻思考。

“养得经年觜渐红”一句,展示了鹦鹉在长时间的培育下羽毛逐渐变得鲜艳,生动地描绘出它在异乡的成长历程。然而,这种温馨的画面很快被“常恐思归先剪翅”一句所打破,揭示了鹦鹉内心深处对飞翔自由的渴望和对家园的思念。

“每因喂食暂开笼”透露出主人对于这只鸟儿的宠爱,同时也表明了对它不能长久放飞的无奈。这种情感交织在“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中达到了高潮,诗人深刻地认识到,尽管人类可能用温柔的话语和善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对于鹦鹉而言,它对蓝天白云的向往是无法被满足的。

最后两句“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主题。诗人将鹦鹉比作那些深居简出、失去了自由的歌伎,用以形象地说明即便是豪门富户中的乐子,也不得不面对被囚禁的命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映射出人类社会中个体与环境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代送人赴召司农

当年持节使,宽厚出诚心。

郡国承风远,朝廷注意深。

十行初下诏,四海望为霖。

几夜台星转,光侵九棘林。

(0)

航海

地角与天倪,茫茫何处期。

星回析木次,日挂扶桑枝。

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

飘然一桴意,持此欲安之。

(0)

鉴轩

凿地一鉴小,清照远山眉。

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

林深来属玉,萍碎引伊尼。

缅想人中镜,披云睹更奇。

(0)

如梦令.宫词

翠柏红蕉影乱。月上朱栏一半。

风自碧空来,吹落歌珠一串。不见。不见。

人被绣帘遮断。

(0)

晨兴有叹

月落霜如雪,风回水正冰。

百思劳夜梦,多病怯晨兴。

世事甘牢落,心期独战兢。

床头书在眼,且莫负寒灯。

(0)

东归留别幕中同舍·其四

大蓬有奇气,人物见李侯。

迥然谢凡质,霜鹘摩清秋。

诏书相续来,去去蹑瀛洲。

汲直在汉庭,可寝淮南谋。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