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气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归去之人的思念和关切。"湘浦离应晚"一句,设定了时间与地点,是傍晚时分在湘江边的场景,给人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感觉。"边城去已孤"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可能是站在边城上眺望着远方,那里已经没有了熟悉的身影,只剩下无尽的孤独。
"如何万里计"一句,是诗人在询问自己,怎样才能计算出那位离去之人的行程与距离。"只在一枝芦"则表达了一种对远方的渴望和思念,就像那一枝芦草一样微小而又无力,只能静静地伫立在原野上,希望能够传递到远方的心意。
"迥起波摇楚"一句,以动人的笔触描绘出水面的波纹,这里的“楚”可能指的是南方的湘江,也可能是泛指南国。"寒栖月映蒲"则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冷,月光下那寒蝉在芦苇间栖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或亲人的关切和疑惑,不知道他们现在身在何处,是不是已经找到一个安稳的地方落脚。这里的“天畔”指的是遥远的边际,而“平芜”则是平坦的土地,象征着安宁的居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佳作。
青山著雪倍增妍,青草掀泥浩莫边。
便觉欣荣似春日,不知凋落是残年。
君言不为诗,乃有如许味。
诗亦何与人,政恐伤吾气。
中怀松柏坚,外暴雘塈。
君虽不我语,我亦长自畏。
不惟费口颊,政尔悲肠胃。
良由习未除,匪是真为贵。
君言固邹鲁,君笔犹汉魏。
绝倒岂自文,善谑非加诽。
赠言要有益,佩服当无既。
胜私与致果,曰克仍曰毅。
曾闻郑渠凿,终有秦亩溉。
闵闵望其成,悠悠勿虚费。
几欲收声效不鸣,恶同鸠辈管阴晴。
有时触拨无穷景,又遣新诗取次成。
稍愆梅熟雨,似作旱时风。
此柄知谁宰,皇天不病农。
桑麻初告毕,仓廪旧犹丰。
莫起焦熬叹,当期渗漉通。
去冬黄公亭,咏诗看梅花。
深行或山崦,纵步亦水涯。
虽知追随乐,固有间阔嗟。
词锋君莫当,锐甚如莫邪。
我欲尾其后,志局道苦遐。
千年定藏山,一世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