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松露竹寒潇潇,眼前百物俱零凋。
青衫游子感时变,思亲言归心摇摇。
岂无知己同笑傲,岂无莼鲈称情好。
独怜不见倚门亲,泪洒西风忆萱草。
风松露竹寒潇潇,眼前百物俱零凋。
青衫游子感时变,思亲言归心摇摇。
岂无知己同笑傲,岂无莼鲈称情好。
独怜不见倚门亲,泪洒西风忆萱草。
这首诗《归省》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风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
首句“风松露竹寒潇潇”以自然界的景象开篇,通过“风”、“松”、“露”、“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环境的萧瑟,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接着,“眼前百物俱零凋”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之感,将游子所见的一切都描绘成凋零的状态,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青衫游子感时变,思亲言归心摇摇”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青衫是古代文人常穿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游子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游子因季节的变化而触发了对家的深深思念,心中充满了归家的渴望,但又因未知的路途和可能的困难而感到犹豫和不安。
接下来,“岂无知己同笑傲,岂无莼鲈称情好”两句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虽有朋友相伴,却仍难以忘怀家乡的美食和熟悉的环境。这里的“知己”不仅指朋友,也包括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莼鲈”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来形容家乡美味的典故,这里借以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最后,“独怜不见倚门亲,泪洒西风忆萱草”将情感推向高潮。游子在思念中最为牵挂的是家中年迈的双亲,他们倚门期盼儿子归来的情景让游子心生感慨,不禁泪如雨下。萱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母亲,这里通过“萱草”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个人情感冲突时的复杂心情。黎贞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这首《归省》既富有诗意,又蕴含深沉的人文关怀。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髣髴千声一度飞。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
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
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乾。
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
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
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