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城》
《长城》全文
唐 / 鲍溶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宏大与历史的沉重,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建造者和被迫劳动之人的深切同情。开篇“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即点明了长城的修建是基于暴政与残酷,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对无辜民众生命的践踏。

诗中的“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长城对于阻挡外敌入侵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长城背后的历史灾难。接着,“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则展示了长城的建造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一句,通过对比劳动者的身体与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被忽视和贬低的悲哀。紧接着,“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则指出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无视骨肉相连之情谊。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长城无法持久抵御侵略与变迁。"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建造者灵魂深处所承受苦难的感慨。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一句,通过枯骨与旧铁的比喻,传递出长城见证历史沧桑、生命消逝的沉重气息。最后,“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则以长城的永恒与自然景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无尽哀愁。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也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对长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传递出对过去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于强权统治所引发悲剧的反思。

作者介绍
鲍溶

鲍溶
朝代:唐   字:德源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猜你喜欢

高山堂和节度使梁公韵

阁凭嵬构敞轩扃,一望尘凡目暂醒。

岩嶂远供千叠翠,松篁还耸四时青。

登临雅爱恣吟笔,图画尤宜作座屏。

我欲从君游未得,壮心方欲翥南溟。

(0)

菩萨蛮·其二

烛房花幌参差见。疏帘镇日萦愁眼。巫峡小山屏。

梦云犹未成。带霜边雁落。双字宫罗薄。

二十四阑干。夜来相对寒。

(0)

贺新郎·其一姑苏台观雪

十顷涵空碧。画图中、峥嵘幻玉,乱零吹璧。

倚遍危阑吟不尽,把酒风前岸帻。

记当日、西湖为客。

谁剪吴淞江上水,笑乾坤、奇事成儿剧。

还照我,夜窗白。崇台目断清无极。

引枝筇、琼瑶步软,印登临屐。

娃馆娉婷知何在,泪粉愁浓恨积。

故化作、飞花狼籍。

旧事悠悠浑莫问,有玉蟾、醉里曾相识。

聊伴我,夜吹笛。

(0)

天台石桥

石桥龙行甲台山,吼雷喷雪透玉关。

石梁拟伦固未易,龙湫埒美犹良艰。

风神凛凛耸毛骨,如在天外非人间。

昔闻今见未曾有,游人何嗟行路难。

(0)

同陈守游碧落洞二首·其一

揽辔驱驰始得閒,便陪五马访名山。

恍如境出青霄外,真是身游碧落间。

地辟天开非假凿,崖高壁立自成关。

奇奇怪怪难名状,独荷元龙许附攀。

(0)

伏虎寺

良友百年新,芳游十日共。

苍壁联跻攀,清湍竞挥弄。

云来万壑平,风过千山动。

奇处合中分,归作平生梦。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