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季传人未可诬,平居抱璞只如愚。
剧怜天靳童乌寿,多少楹书属贩夫。
儆季传人未可诬,平居抱璞只如愚。
剧怜天靳童乌寿,多少楹书属贩夫。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家达的作品,名为《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其二)》中的一节。曹家达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儆季传人未可诬,平居抱璞只如愚。”这两句诗首先赞扬了友人章茀云的品质,称他虽然在世时可能被人误解或忽视,但他的内心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保持着纯真与质朴。这里使用了“儆季”这一典故,原指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后用来比喻贤能之士。诗人借此表达对章茀云高尚人格的敬仰。
接下来,“剧怜天靳童乌寿,多少楹书属贩夫。”这两句则流露出对友人早逝的惋惜之情。诗人感叹上天对友人生命的吝啬,使得他未能享受到应有的长寿,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身后作品命运的忧虑。这里的“楹书”指的是书籍,而“贩夫”则是指普通商人,暗含着对友人作品可能被遗忘或不为世人所知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前品质的赞美和对其早逝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曹家达以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比喻,将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友情与文化传承的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