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
不闻《桑中》契,先以定情诗。
国史明得失,輶轩别醇疵。
如何历郑卫,专录淫人辞。
鸡鸣风雨夜,奔者亦可危。
执袪遵大路,岂不畏人知。
丘中有麻麦,两雄共一雌。
双双李树下,宁免相诟訾。
立言讵可训,说者宜再思。
无邪尼父教,用告童子师。
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
不闻《桑中》契,先以定情诗。
国史明得失,輶轩别醇疵。
如何历郑卫,专录淫人辞。
鸡鸣风雨夜,奔者亦可危。
执袪遵大路,岂不畏人知。
丘中有麻麦,两雄共一雌。
双双李树下,宁免相诟訾。
立言讵可训,说者宜再思。
无邪尼父教,用告童子师。
这首诗名为《斋中读书(其六)》,是清代诗人朱彝尊所作。诗中通过男女之情的描绘,探讨了情感表达与道德伦理的界限。首句“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展现了爱情初始时的冲动和难以自控,接下来提到《桑中》典故,暗示了古人对情感交流方式的理解。诗人批评史书只记录淫逸之词,忽略了道德的评判标准。
“鸡鸣风雨夜,奔者亦可危”暗指在夜晚的私奔行为充满风险,而“执袪遵大路,岂不畏人知”则强调遵循正道的重要性。诗人进一步借丘中的自然景象比喻,指出两雄共一雌的复杂关系可能导致纷争,“双双李树下,宁免相诟訾”,暗示了情感纠葛可能带来的诋毁和指责。
最后,诗人提出“立言讵可训,说者宜再思”,认为言语表达应谨慎,不能作为训诫的标准,同时引用孔子的无邪教育理念,提醒教育者要明智地教导年轻人。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朱彝尊对于社会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反思。
终风自西,零雨其丝。灼灼夭桃,惄如其离。
彼一而离,此胡不睽。终风自北,零雨其羃。
灼灼夭桃,頖如其拆。彼一而拆,此胡不忒。
泽有王鴡,原有雉兮。
耿兮鸷兮,以游以厉兮,庶予契兮。
原有鳼泽,有阳鱎兮。
淫兮恌兮,以泳以翱兮,毋予挠兮。
维夏有霰,冬则雷兮。
赫彼灵台,猰㺄来兮,血人于隈兮。
维夏有雹,冬则烧兮。
赫彼阿阁,䲭枭遨兮,食母于筄兮。
人之血也,菑其所也。母之食也,谁育女也。
麟逝于碛,凤翔于野。彼苍者何。
人之血也,人之菑也。母之食也,育汝谁也。
麟戢其趾,凤揫其仪。彼苍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