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绿满汀洲。月在西楼。池塘脉脉水东流。
两岸蛙声鸣夕照,春去悠悠。往事怕回头。
惹起闲愁。物华如梦杳难留。
雨后飞花风里絮,身世浮沤。
新绿满汀洲。月在西楼。池塘脉脉水东流。
两岸蛙声鸣夕照,春去悠悠。往事怕回头。
惹起闲愁。物华如梦杳难留。
雨后飞花风里絮,身世浮沤。
这首《卖花声·送春》由清代诗人庄焘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将逝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新绿满汀洲”,描绘了春天来临,汀洲上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象,充满了新生与希望。接着,“月在西楼”一句,将时间引向夜晚,月光洒在西楼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随后,“池塘脉脉水东流”描绘了池塘中流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而“两岸蛙声鸣夕照”则通过蛙鸣与夕阳的映衬,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
“春去悠悠”四字直接点明了主题——春天即将离去,万物复苏后的宁静与美好也将随之消逝。接下来,“往事怕回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而“惹起闲愁”则暗示了面对时光流逝所产生的淡淡哀愁。最后,“物华如梦杳难留”将自然界的美好比作梦境,强调了它们的短暂与不可挽留,而“雨后飞花风里絮,身世浮沤”则以雨后飘落的花瓣和随风飘散的柳絮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浮萍般无常,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易逝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沓沓举子万马奔,倾动场屋风尘昏。
失身白袍青幕底,平生乾没三家村。
今君触热去乡县,矫如野鹤离鸡群。
笔端万字洒飞雹,岂畏食叶春蚕喧。
广文先生倒屣待,三舍弟子气可吞。
琴书在笥马在门,看看山上复有山。
愿君莫忘大刀头,何年驷马君当还。
狄公鹗立横清秋,真气端能回万牛。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
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
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
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
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
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
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
枕簟置一榻,几杖置一筵。
扫空净如水,洗心学僧禅。
何必快哉风,襟怀自泠然。
是身岂无垢,要以道洗湔。
傥不念清凉,恐为烦暑缠。
虽居土囊口,内热如烹煎。
我自悟此理,三伏扇可捐。
定知与列子,相友以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