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簟置一榻,几杖置一筵。
扫空净如水,洗心学僧禅。
何必快哉风,襟怀自泠然。
是身岂无垢,要以道洗湔。
傥不念清凉,恐为烦暑缠。
虽居土囊口,内热如烹煎。
我自悟此理,三伏扇可捐。
定知与列子,相友以忘年。
枕簟置一榻,几杖置一筵。
扫空净如水,洗心学僧禅。
何必快哉风,襟怀自泠然。
是身岂无垢,要以道洗湔。
傥不念清凉,恐为烦暑缠。
虽居土囊口,内热如烹煎。
我自悟此理,三伏扇可捐。
定知与列子,相友以忘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净环境的追求和内心的平和状态。通过描述在“泠然斋”中放置寝具、桌椅,并将空间打扫得如同清水一般干净,诗人展现了对内心世界的净化过程,仿佛在学习僧人禅修的方式,以达到心灵的洗涤。诗中提到的“何必快哉风”,暗示了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外界的自然风也显得格外凉爽,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保持内心清净的重要性,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被烦躁所困扰,而是能像扇子一样,主动消除内心的热度。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象征着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实践,即通过内在的修养来达到外在的和谐。
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古代哲学家列子结伴而行的愿望,意在强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行,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与智者同游,共同探索生命的真谛。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心境的描绘,以及对道家哲学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李侯落落千人雄,指挥战舰横雕弓。
倭奴敛迹向沙岛,不敢出没鲸涛中。
新楼拔地几百尺,倚徙下见冯夷宫。
掀髯长啸动林木,胜览直尽东溟东。
晴光荡潏开鸿濛,旭日正上扶桑红。
亭台隐显蜃气灭,斥堠远近蛮烟空。
青山遥遥断海口,横天独鹗乘秋风。
时呼一斗霹雳酎,浇此百岁尘埃胸。
流年任尔添白发,飞思直欲凌苍穹。
迩闻谢兵学辟谷,匣中剑气韬长虹。
蓬莱三山渺何许,异日倘见安期公。
披图击节壮吾子,高歌远寄南归鸿。
山当佳处启船扉,唤酒催诗思欲飞。
狼藉醉中长短句,阑珊春后裌绵衣。
忘机鸥鹭随冠盖,浪迹鹓鸾负蕨薇。
后会未涯情未已,恨中谁道故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