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在春日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异族文化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受。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开篇即点明地点特色,轮台一带风光迥异,是古代单于部族所在地,透露出历史的沧桑。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这两句描写了边塞春日的景色,不见绿色的青草,只有千家户户的白榆树,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荒凉美。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这里的“蕃书”指的是少数民族的书籍,“胡俗”则是对边疆异族文化的称呼。这两句突显了中原与边疆在文化上的差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感受。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对眼前延绵不断的黄沙和遥远的西海,诗人感到无尽的忧思,这种景象也激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文化差异的独特感受,以及那种在异地怀念家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