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
《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一见翰林子,怅然怀昨游。

尽为泉下鬼,犹有水中沤。

屏迹今虽久,惊魂恐未收。

残年唯伏枕,几月不登楼。

促榻开青眼,论诗慰白头。

岭云遮薄暑,江雨湿新秋。

蔬饭惭无味,星轺强少留。

会难真可惜,老去只添愁。

明岁闻官满,高才副帝求。

功名随会遇,阀阅畅源流。

养大应知损,安卑且尚柔。

不孤将有托,吾说肯虚投。

(0)
鉴赏

此诗《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与友人郑致国的重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一见翰林子,怅然怀昨游”,诗人一见到昔日好友郑致国,心中不禁涌起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颔联“尽为泉下鬼,犹有水中沤”,运用比喻手法,将逝去的友人比作已沉入水底的泡沫,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颈联“屏迹今虽久,惊魂恐未收”,诗人感叹自己与世隔绝已久,内心仍难以平静,暗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尾联“残年唯伏枕,几月不登楼”,描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几联,“促榻开青眼,论诗慰白头”展现了诗人与郑致国重逢时的喜悦与深情,通过谈论诗歌来慰藉彼此的白发岁月。“岭云遮薄暑,江雨湿新秋”描绘了自然景象,既衬托了诗人的心情,也寓意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蔬饭惭无味,星轺强少留”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简朴的接受与对友情的珍惜。“会难真可惜,老去只添愁”表达了对相聚不易的感慨和对时光易逝的忧伤。“明岁闻官满,高才副帝求”预示了郑致国可能的仕途变化,表达了对朋友前程的关心与祝福。“功名随会遇,阀阅畅源流”寄托了对个人命运与家族传承的思考。“养大应知损,安卑且尚柔”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强调了在不同境遇中保持平和与坚韧的重要性。“不孤将有托,吾说肯虚投”表达了诗人愿意与郑致国共度余生,相互扶持的深厚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与友人重逢的叙旧,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筑堤诗·其三

大块真劳我,高天亦限人。

溪山千片石,城郭一朝春。

锄过坭痕滑,堆平月色匀。

古人还负担,吾敢厌嚣尘。

(0)

相江叹·其一

壮岁逢沙汰,髫年饱乱离。

计穷观世日,悲正及秋时。

短发羞人见,长贫有钵知。

我心不可转,鸥鸟莫相疑。

(0)

韶石舟中·其二

于我原无事,因人倍复忙。

雁归燕地雪,客犯岭头霜。

山木何曾脱,江云只是长。

所嗟非气候,别有旅魂伤。

(0)

寄凌髭放

雨霁留君住,江深放棹归。

碧云虚野寺,春雾重征衣。

道在经行迹,时危畏钓矶。

衡门来剥喙,营虑及秋微。

(0)

再游燕山

又到佳山水,难为旧隐心。

寻芳投北涧,选石得东林。

地敞中原秀,峰环紫禁深。

欲行情已怯,归路绕飞灊。

(0)

辽阳怀顿修·其四

万重烟水外,书音未易通。

不堪金井北,话到玉门东。

月照黄榆老,山明寒瀑空。

传余多进益,莫损老人容。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