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缭穿桥一线过,济南金色漫浮波。
共疑园客春投茧,直恐针神夜过河。
贯脱已遗交甫佩,缕飞如掷幼舆梭。
晚风披拂俄中断,拆袜虽长苦不多。
掉缭穿桥一线过,济南金色漫浮波。
共疑园客春投茧,直恐针神夜过河。
贯脱已遗交甫佩,缕飞如掷幼舆梭。
晚风披拂俄中断,拆袜虽长苦不多。
这首诗描绘了碧线泉的奇妙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流动的动态美。首句“掉缭穿桥一线过”,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穿过桥梁,如同一条细线般轻盈飘逸。接着,“济南金色漫浮波”一句,运用色彩对比,将济南的金黄与泉水的波光粼粼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温暖而生动的画面。
“共疑园客春投茧,直恐针神夜过河”两句,运用典故,将泉水与古代传说中的园客和针神联系起来,赋予了泉水神秘而富有诗意的色彩。园客与春茧的结合,暗示了泉水的生机与活力;针神过河,则仿佛泉水在夜晚的静谧中悄然流动,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贯脱已遗交甫佩,缕飞如掷幼舆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流动的形态,将之比作古代服饰上的佩饰和织布工具,形象地展示了泉水的流畅与细腻。这里的“贯脱”、“交甫佩”、“幼舆梭”都是古代文化中的元素,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最后,“晚风披拂俄中断,拆袜虽长苦不多”两句,以晚风的吹拂作为转折,暗示了泉水流动的短暂与有限。晚风的突然停止,仿佛是大自然对这股泉水的眷恋与不舍,而“拆袜虽长苦不多”则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对泉水的赞美与珍惜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碧线泉流动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前年远别君父子,遭乱相传皆已死。
今朝南陌忽逢君,为识人中语音似。
君言从亲渡海涛,欲避兵祸辞官曹。
间关仅得返乡里,脱命罗罔真秋毫。
问我胡为亦憔悴,十月孤城陷围内。
艰难两地得俱全,政荷皇天怜我辈。
相看握手非偶然,痛饮岂得愁无钱。
城中故旧散欲尽,君来使我忘忧悁。
还思当年事未改,车马红尘浩如海。
等闲列第化秦灰,试问主人谁复在。
请君看此应感吁,世间富贵皆空虚。
客游且莫更弹铗,读书归卧先人庐。
金昌亭西万株花,胭脂玉雪争纷拿。
春风携酒看花去,骑马径到山人家。
花深树密无径入,下马徘徊映花立。
紫萼风微翠袖香,红丝露重乌巾湿。
别来几负看花期,客里匆匆见一枝。
白下桥边寒食后,广陵城外绿阴时。
今年花最逢春早,准拟清樽对花倒。
人意方邀酒伴来,花枝已向东风老。
花虽渐老仍堪折,犹胜纷纷满蹊雪。
且共芙蓉幕里人,坐看海棠枝上月。
山苍苍兮多木,横绝四野兮下无麓。
憋远望兮登高,神不来兮劳予。
目煦煦兮雅雅,灵修俨兮纷来御。
胡不来兮夷犹,将谁须兮远者。
芳莫芳兮涧有萍,洁莫洁兮卣之清。
云为盖兮霓为旌,神之来兮山冥冥。
绛阙兮朱堂,冠余山兮神所宫。
神之愉兮既降,翩龙驾兮云中。
屡舞兮仙仙,纷进拜兮庭前。
灵夭姣兮好服,神弗言兮意已传。
牲不实兮酒不旨,将淹神兮神安止。
神弗止兮福遗我,事夫君兮长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