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日夕惊,庭树喝蝉声。
衰意先鶗鴂,繁音伴沸羹。
斜阳挂高柳,落日淡遥城。
此际君怀苦,非徒客子情。
秋风日夕惊,庭树喝蝉声。
衰意先鶗鴂,繁音伴沸羹。
斜阳挂高柳,落日淡遥城。
此际君怀苦,非徒客子情。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秋风日夕惊"表现出秋风凛凛,令人感到意外和惊慌,而"庭树喝蝉声"则是庭院里的树木间传来蝉鸣之声,蝉鸣如同自然界中的乐音,与秋风形成对比。"衰意先鶗鴂"中,“衰意”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萧索,"鶗鴂"则是鸟类的名称,这里用来形容蝉鸣的声音细微而难以捉摸。接下来的"繁音伴沸羹"则描绘蝉鸣声连绵不绝,如同沸腾的水流,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在后半首,诗人笔触转向自然景观:"斜阳挂高柳"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夕阳余晖照射在高大的柳树上,而"落日淡遥城"则是夕阳西下时远处的城墙变得模糊不清,色彩柔和。这些景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最后两句"此际君怀苦,非徒客子情"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秋天傍晚听到蝉鸣时所产生的情感。这里“君”指的是诗人自己,“怀苦”则是内心的不快和忧伤,而"非徒客子情"则强调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客居他乡而产生的简单乡愁,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是一首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