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方遇寒食,节物负年华。
小雨偏宜柳,轻风未落花。
见饧如隔岭,对月共忘家。
俗重之推庙,谁祠万里沙。
殊方遇寒食,节物负年华。
小雨偏宜柳,轻风未落花。
见饧如隔岭,对月共忘家。
俗重之推庙,谁祠万里沙。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异乡寒食节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殊方遇寒食,节物负年华。”点明了地点和时节,寒食节本是追思先人的节日,但在异乡,这种传统节日的氛围却未能与年华相匹配,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颔联“小雨偏宜柳,轻风未落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雨中柳树的柔美与春风未至前花朵未凋的景象,既烘托了寒食节的氛围,也暗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颈联“见饧如隔岭,对月共忘家。”通过“饧”(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与家乡的遥远距离,即使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但这种感觉却如同隔着山岭一般难以触及。同时,面对明月,作者暂时忘记了对家的思念,但这种短暂的忘却并不能掩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尾联“俗重之推庙,谁祠万里沙。”提到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祭祀介子推,但在此处,作者将之与自己身处的异乡环境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家乡文化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最后一句“谁祠万里沙”,更是将思念推向极致,仿佛连祭祀的地方都遥不可及,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传统节日的感慨,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南来天马总辛勤,内禅经今历再壬。
复汉赤符还旧宇,法尧黄屋本非心。
思成门外衣冠尽,德寿宫前茨棘深。
叹息馀生孤露甚,匪莪彼黍涕淋淫。
济水出王屋,既伏仍流行。
大河不能限,东南溢为荥。
荥阳古虢邑,鼎峙京索城。
虎牢足形胜,河汴扬濯清。
晋楚既迭霸,刘项复兵争。
成皋口宜守,敖仓粟方盈。
创业虽足赖,匪德何由成。
东都绍炎祚,不席地势兴。
山川失险阻,天地载清宁。
昭代御宇内,兹土丽神京。
人民日巳众,击壤歌隆平。
焉知客游士,念此愧深情。
愿为东飞鹤,一举还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