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长安陌,修途日以难。
河流谁谓广,海水自知寒。
懒嫚存愚性,婆娑耻贵官。
春深湖上雨,何处少渔竿。
浪迹长安陌,修途日以难。
河流谁谓广,海水自知寒。
懒嫚存愚性,婆娑耻贵官。
春深湖上雨,何处少渔竿。
这首诗名为《浪迹》,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浪迹长安陌”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游历四方,足迹遍及长安街巷的豪迈与自由。然而,“修途日以难”则透露出旅途的艰辛与不易,暗示了诗人或许在追求理想或实现抱负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
“河流谁谓广,海水自知寒。”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河流的宽广与海水的寒冷来象征人生的广阔与艰难。河流虽广,但并非无尽,而海水的寒冷则是永恒的,以此来比喻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困难与挑战却是永远存在的。
“懒嫚存愚性,婆娑耻贵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个性的坚持,以及对官场虚伪的反感。他不愿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而丧失自己的本性和自由,宁愿保持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这种生活可能被视为愚钝或不被世人理解。
最后,“春深湖上雨,何处少渔竿。”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湖面上渔民忙碌的景象。诗人在这里或许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忙碌却可能迷失方向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个性、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蓬蒿眼已熟,收拾到阿丽。
徒分色黄白,未害格妾婢。
争妍知不足,出刺以自卫。
上有寒梅枝,春霜一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