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望雨况,又与往岁殊。
荐涝民艰食,不可缓斯须。
亟待兹麦熟,青黄接口糊。
常雩躬致恳,小沾槁未苏。
玉泉祈两度,恧予诚弗孚。
龙湫向称灵,虔往事吁呼。
清晓出园门,穑功历验诸。
秋麦卜半收,春麦盼已孤。
禾黍才出吐,待泽苗将枯。
以此念益迫,触目渺愁予。
崇祠近莅止,怵惕步云衢。
四年实未来,一躬犹昔吾。
无德致休和,有求多愧㥚。
敢云祷久矣,曷其宁惠乎。
今岁望雨况,又与往岁殊。
荐涝民艰食,不可缓斯须。
亟待兹麦熟,青黄接口糊。
常雩躬致恳,小沾槁未苏。
玉泉祈两度,恧予诚弗孚。
龙湫向称灵,虔往事吁呼。
清晓出园门,穑功历验诸。
秋麦卜半收,春麦盼已孤。
禾黍才出吐,待泽苗将枯。
以此念益迫,触目渺愁予。
崇祠近莅止,怵惕步云衢。
四年实未来,一躬犹昔吾。
无德致休和,有求多愧㥚。
敢云祷久矣,曷其宁惠乎。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诣黑龙潭祈雨》。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干旱之年,亲自前往黑龙潭祈求降雨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民众生活困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雨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性的认识。
首句“今岁望雨况,又与往岁殊”点明了今年的干旱情况与往年不同,引出了对雨水的迫切需求。接着,“荐涝民艰食,不可缓斯须”强调了雨水对于解决民众粮食问题的急迫性。
“亟待兹麦熟,青黄接口糊”表达了对小麦丰收的期待,希望雨水能够及时到来,让作物得以生长。然而,尽管多次祈雨,效果并不明显,“玉泉祈两度,恧予诚弗孚”,表达了对未能如愿的遗憾和自责。
“龙湫向称灵,虔往事吁呼”提到黑龙潭历来被认为是灵验的祈雨之地,但这次却未能如愿,引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他亲自前往,虔诚地祈求雨水降临,却未能得到应验。
“清晓出园门,穑功历验诸”描述了作者清晨离开住所,前往祈雨的过程,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接下来的几句“秋麦卜半收,春麦盼已孤。禾黍才出吐,待泽苗将枯”则进一步描绘了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表达了对干旱的担忧和对雨水的强烈渴望。
最后,“以此念益迫,触目渺愁予”表达了作者因干旱而产生的深深忧虑和愁绪。他亲自来到黑龙潭附近,内心充满忐忑和敬畏,虽然已经四年未曾见到雨水降临,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祈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天象变化的敬畏之情和对神灵的虔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