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潜来入紫槽,朱鸾飞去唳青霄。
江边塞上情何限,瀛府霓裳曲再调。
漫道灵妃鼓瑶瑟,虚传仙子弄云璈。
小怜破得春风恨,何似今宵月正高。
白鸽潜来入紫槽,朱鸾飞去唳青霄。
江边塞上情何限,瀛府霓裳曲再调。
漫道灵妃鼓瑶瑟,虚传仙子弄云璈。
小怜破得春风恨,何似今宵月正高。
这首诗名为《琵琶》,创作于宋代,由张表臣所著。它以精美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位琵琶女艺人的形象,以及她在江边演奏时所激发的无限情思。
首句“白鸽潜来入紫槽”以神秘的意境开篇,白鸽象征着纯洁与自由,而紫槽则是古代宫殿中常见的建筑元素,这里暗示着某种超脱尘世的美好。紧接着,“朱鸾飞去唳青霄”则展现了另一番壮丽景象,朱鸾(即凤凰)代表着高贵与美丽,它的飞翔象征着向往和追求。
第三、四句“江边塞上情何限,瀛府霓裳曲再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琵琶女艺人的赞美。江边和塞上的寥寥几笔勾勒出广阔无垠的情感世界,而“瀛府霓裳曲再调”则透露出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深情与投入。
第五、六句“漫道灵妃鼓瑶瑟,虚传仙子弄云璈”中,“灵妃”和“仙子”的提及,不仅是对琵琶女艺人的形象美化,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这里的“瑶瑟”与“云璈”,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通过它们的演奏,传递出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最后两句“小怜破得春风恨,何似今宵月正高”中,“小怜”一词充满了诗人对琵琶女艺人的同情和赞赏。春风往往象征着欢乐与生机,但在这里,它却带上了“恨”的色彩,这是因为诗人感受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而“今宵月正高”则是在强调这一刻的美好与珍贵,月亮作为夜晚的象征,在诗中常用来表达思念、期待或是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琵琶女艺人的描绘,以及她演奏时所激发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瑟瑟霜风夜聒耳,小院枕衾如泼水。
夜清火冷不成眠,起就短檠阅诸子。
掩卷嗟嗟今古人,遗风可喜仍可嗔。
风日相怜纷无已,一笑玄之妄亦真。
我今是非两俱绝,百巧百中不如拙。
寂然无复一念邪,那有黄冠下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