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悯松》
《悯松》全文
宋 / 邓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谁借毛锥千字力,曲留髯叟百年身。

未能晦迹终难保,樗栎林间是散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ǐnsōng
sòng / dèngshēn

shuíjièmáozhuīqiānliúránsǒubǎiniánshēn

wèinénghuìzhōngnánbǎochūlínjiānshìsànrén

翻译
谁能借来毛笔的力量,写出千字文章,只为留住老者一生的风度。
虽然试图隐藏行踪,但终究难以长久保密,我如同樗栎树林中的隐士。
注释
毛锥:毛笔。
千字力:写出大量文字的能力。
曲留:特意挽留。
髯叟:留着长胡子的老者。
百年身:一生的时间。
晦迹:隐藏行踪。
难保:难以长久保密。
樗栎:一种普通的树,比喻平凡的人。
散人:隐士,不问世事的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力挽星河的人物的无限感慨。"谁借毛锥千字力"一句,通过对古代能用锥子刻字在竹简上的才子之比喻,那些有着非凡文学才能或历史影响力的人物。"曲留髯叟百年身"则是希望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命能像树木一样长久,不仅仅是作为时间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传承者。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即便是这些伟大的人物,也无法完全避免历史的磨难。"未能晦迹终难保"表达了即使是想隐藏自己的轨迹,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安全。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无情的一种深刻认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个人命运不可抗力的无奈感。

最后,"樗栎林间是散人"则是诗人自己内心的写照。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选择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方式,像樗、栎这类坚韧不拔的树木一样,在林间安静地生存着,不为世俗纷争所扰。这也许是诗人对于那些伟大人物命运的一种同情,也是一种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接受和超脱。

作者介绍

邓深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太硕人潘氏挽词

玉映清心著壸彝,闺房宾敬到齐眉。

岂惟山水协高趣,更为国家生好儿。

万口共推诸福备,八旬犹负一年期。

伯仁冬日应肠断,不见堂前举酒时。

(0)

佛日山

晓出都城暮入山,杖藜萧散易开颜。

松风五里未行尽,隐隐疏钟紫翠间。

(0)

半月轩

莫要作圆月,才圆却又亏。

不如作一半,犹有向圆时。

(0)

太湖响石

何处飞来一段云,太湖风急到江城。

云中疑有群仙过,时听丁东环佩声。

(0)

同士则游西湖

今日西湖好,来游未觉喧。

柳枝风处乱,花艳暖中繁。

桥远归人渡,舟移集鸟翻。

何须更樽酒,道胜有清言。

(0)

公时遗石榴

高冠趋尹君方掾,促席迎宾我已翁。

交态不忘平日厚,歌声犹似少年工。

映阶露菊秋吟苦,盈筥霜榴岁问通。

每与东邻话知旧,白头强健几人同。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