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头风。
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
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
扬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
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头风。
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
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
扬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许主客》,通过对昨日山光寺前雨景和今日邵伯堰头风势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首句以雨点山光寺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次句转至今日,风起堰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或期待。
"野云不散低侵水",写出了乌云低垂,仿佛要触及水面的景象,渲染出一种阴郁而宁静的气氛。"鱼艇无依尚盖蓬"则寓言了诗人自己或友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小舟无处安放,只能任凭风吹雨打。
"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通过品尝藕的清新味道来寄托对友情的慰藉,同时也借红蓼花在水中摇曳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愿。
最后一句"扬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诗人借使者的急切归程,表达了自己无法亲身前往扬州与友人相见的遗憾,只能通过书信传递问候,这并非寻常的雁书,而是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