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文砖天下奇,流传为砚亦堪悲。
月砌寒倾古台暮,雨犁耕出断钗时。
荒凉火烧狐兔窟,金棺别葬奸雄骨。
石麟暗刻魏春秋,铜雀空题汉年月。
可怜此砚依浮世,曾见高筵美人醉。
行迹犹沾旧袜尘,啼痕已灭新妆泪。
向来登践日纷纷,即今磨洗见奇文。
题诗为吊西陵树,地下曹瞒那得闻。
邺中文砖天下奇,流传为砚亦堪悲。
月砌寒倾古台暮,雨犁耕出断钗时。
荒凉火烧狐兔窟,金棺别葬奸雄骨。
石麟暗刻魏春秋,铜雀空题汉年月。
可怜此砚依浮世,曾见高筵美人醉。
行迹犹沾旧袜尘,啼痕已灭新妆泪。
向来登践日纷纷,即今磨洗见奇文。
题诗为吊西陵树,地下曹瞒那得闻。
《铜雀砚歌》由元代诗人傅若金所作,这首诗以铜雀砚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卷。
开篇“邺中文砖天下奇”,点明了铜雀砚的来历与独特之处,暗示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接着“流传为砚亦堪悲”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引出下文对铜雀砚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的探讨。
“月砌寒倾古台暮,雨犁耕出断钗时”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时间的流逝比作寒月之下的古台和雨中的断钗,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荒凉火烧狐兔窟,金棺别葬奸雄骨”描绘了战场的残酷与英雄的陨落,通过“狐兔窟”和“奸雄骨”的对比,揭示了战争对生灵的摧残以及对权力者的无情审判。
“石麟暗刻魏春秋,铜雀空题汉年月”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石麟”与“铜雀”的象征意义,将魏汉两朝的历史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反思。
“可怜此砚依浮世,曾见高筵美人醉”将铜雀砚置于世俗之中,通过“高筵美人醉”这一场景,反映了社会的繁华与虚伪,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最终归宿。
“行迹犹沾旧袜尘,啼痕已灭新妆泪”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痕迹,强调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以及历史人物情感的永恒。
“向来登践日纷纷,即今磨洗见奇文”总结了历史的进程,从过去的纷乱到现在的平静,通过“奇文”的发现,寓意着历史的真相与价值。
最后,“题诗为吊西陵树,地下曹瞒那得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与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对未来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铜雀砚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社会、人性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有生不能投笔起,破浪乘风行万里。
黍稻难谋二顷田,饥寒碌碌惭妻子。
金门先生哀我穷,持赠端砚相磨。
自言此物足珍重,使我一拓文人胸。
佐之楮先生,友以中书君。
长日供挥洒,亦足张我军。
嗟我以砚为性命,作歌欲报愁未称。
昨夜西风吹林皋,故人不见心郁陶。
诗情淋漓动十指,兴酣落笔神皆豪。
拂君砚,濡我毫,墨池一泻飞寒涛。
知君得诗应大笑,更为狂奴赓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