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普陀题壁·其一》
《南普陀题壁·其一》全文
清 / 苏镜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靖海当年此驻师,斜阳劫火纪功碑。

我来独下新亭泪,把酒临风尚论之。

(0)
鉴赏

这首诗《南普陀题壁(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苏镜潭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深沉感慨与追忆。

首句“靖海当年此驻师”,点明了地点与事件,即在靖海战役中,军队曾在此地驻扎。靖海战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海战,此处以“靖海”二字开篇,既指明了地点,也暗示了历史背景,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

第二句“斜阳劫火纪功碑”,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战火余烬中立着记录功绩的石碑的画面。夕阳的余晖与战争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象征着历史的铭记与反思。这里,“劫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与毁灭,而“纪功碑”则代表了对英勇事迹的纪念与颂扬。

第三句“我来独下新亭泪”,诗人亲自来到这个地方,面对历史的遗迹,不禁流下了泪水。这里的“新亭”可能是指新建的亭子,也可能暗指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忆与感慨。诗人独自一人,泪水滑落,表达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感伤与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最后一句“把酒临风尚论之”,诗人举杯饮酒,面对微风,似乎在与过往的历史对话,思考与讨论。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也暗示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饮酒与风的互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哲思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苏镜潭
朝代:清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
猜你喜欢

九日·其六

剑戟带霜雪,客星似水间。

歌残席已散,秋叶满空山。

(0)

送李太守赴召回京

昌黎诗文送陆守,千载之后验于君。

下车期月民正喜,赴召顷刻留无应。

五月梅溽山雾暗,六马启道晨光新。

作霖大慰天下望,回头还念新安民。

(0)

自得·其四

打透都关锁,天然会大同。

龟毛元自绿,鹤顶本来红。

可道非常道,行功是外功。

些儿真造化,恍惚窈冥中。

(0)

咏真乐·其三

炉用坤兮鼎用乾,穷微尽理便通仙。

无非摄伏情归性,便是烹煎汞合铅。

绝尽机缘丹赫赤,全存正定宝凝坚。

即斯便是抽添法,不必忉忉更问玄。

(0)

再至

独余清梦绕长松,醒着青鞋逐梦踪。

爽气来迎四五里,野桥经渡两三重。

犬驯舍外欣曾识,鸟啭樽前说昨逢。

路熟不愁归路晚,莫令回首日高舂。

(0)

次韵谢箫台叶成翁

市上一区足,人间万事非。

把杯邀月上,隐几看云归。

宇宙身将老,山林兴不违。

几时来雁荡,长啸豁岩扉。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