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怜碧砌宜佳树,自斸苍苔选绿丛。
不向芳菲趁开落,直须霜雪见青葱。
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时扫浓阴北窗下,一枰闲且伴衰翁。
为怜碧砌宜佳树,自斸苍苔选绿丛。
不向芳菲趁开落,直须霜雪见青葱。
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时扫浓阴北窗下,一枰闲且伴衰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至喜堂新开北轩手植楠木两株走笔呈元珍表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开北轩中亲手种植的楠木,表达了对这些佳树的喜爱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为怜碧砌宜佳树",诗人首先赞美楠木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翠绿的树木增添了庭院的生机。“自斸苍苔选绿丛”则写出诗人亲自挑选并栽种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树木的精心呵护。
"不向芳菲趁开落,直须霜雪见青葱",诗人强调楠木不随世俗繁华而凋零,而是期待在寒冬中展现出其坚韧的青葱之色,寓意着高尚品格的坚守。
"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通过描绘楠木在清晨露珠滑落和夜晚微风吹过时的景象,展现了其生命力和动态美。
最后两句"时扫浓阴北窗下,一枰闲且伴衰翁",诗人表达出对楠木陪伴自己度过晚年时光的期待,以及在宁静的北窗下享受清荫的闲适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楠木为载体,寓言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感慨。
君不见香严之山天下望,何必楞伽称海上。
龙湫直下一万尺,鹘崖突起三千丈。
借问何人出其中,前有国师后闲公。
中间有人骑乳虎,大雄敬树真卧龙。
山中壮气今重振,堂上老人提旧印。
晶明如住广寒深,渊泉自吸沧溟尽。
兄今三十未为老,名利波涛拔身早。
向来自裂子夏冠,翻然便刬天然草。
如兄勇锐世莫比,谁与同生亦同死。
只今文采尚未章,人道香严有真子。
隋河浑浑日夜流,兄今倚柁到南州。
南州水洁草如染,自在沩山水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