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宛转歌》
《宛转歌》全文
南北朝 / 江总   形式: 乐府曲辞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

不解何意悲秋气,直置无秋悲自生。

不怨前阶促织鸣,偏愁别路捣衣声。

别燕差池自有返,离蝉寂寞讵含情。

云聚怀情四望台,月冷相思九重观。

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

金樽送曲韩娥起,玉柱调弦楚妃叹。

翠眉结恨不复开,宝鬓迎秋度前乱。

湘妃拭泪洒贞筠,筴药浣衣何处人。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

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

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

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色无比方。

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

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

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

已闻能歌洞箫赋,讵是故爱邯郸倡。

(0)
注释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中国的情人节。
天河:银河,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白露:夜晚的露水,也指节气。
八月涛水:指钱塘江潮,八月最为壮观。
楼中:高楼中,代指富贵人家。
塘上:池塘边。
不解:不明白。
秋气:秋天的气息,常带凄凉感。
直置:即使放置不管。
无秋:没有秋天,比喻没有特定的悲伤原因。
前阶:门前的台阶。
促织:蟋蟀,秋夜常鸣。
偏愁:特别忧愁。
别路:离别的道路。
别燕:离别的燕子,比喻离别的人。
差池:参差不齐,这里指燕子飞行的样子。
离蝉:即将离开的蝉,象征离别。
云聚:云彩聚集,比喻思绪汇集。
四望台:眺望四方的高台,泛指观景之地。
月冷:清冷的月光。
相思:互相思念。
芍药:一种花卉,常用于诗词中表达情感。
芙蓉:荷花,象征高洁与美丽。
金樽:金色的酒杯,象征奢华。
韩娥:古代善歌的女子,此处泛指歌者。
玉柱:琴上的装饰,代指琴。
楚妃:楚王的妃子,此处泛指美女。
翠眉:绿色的眉毛,形容女子之美。
宝鬓:珍贵的发鬓,形容女子头发之美。
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
湘妃:湘水女神,常喻指哀愁的女子。
贞筠:竹子,象征坚贞。
筴药: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洗涤用的植物。
金薄履:金色的轻薄鞋子,形容女子的步态轻盈。
盈盈: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珊瑚唇:红润如珊瑚的嘴唇。
采桑:古代女性常从事的劳动,这里指约会。
解佩:解下玉佩,象征情意相赠。
华堂:华丽的大厅。
花枕:装饰精美的枕头。
羽帐:用鸟羽装饰的帐幕,极言其华美。
独眠:独自睡眠,暗示孤独。
下钓:垂钓,比喻等待机会或伴侣。
瞑瞑:昏暗不明,此指夜晚或幽暗。
玉床:珍贵的床,象征美好的生活。
巧笑:美丽的笑容。
窥井:照镜子,古时井水可映照。
新声:新颖美妙的音乐。
留娇:留下娇媚的身影。
黄珥:黄色的耳饰。
明珰:明亮的珠串。
菤葹:一种野草,此处比喻被伤害的心。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节日或表达思念之情。
洞箫赋:指优美的音乐或诗歌。
邯郸倡:邯郸的歌伎,泛指一般的歌女。
翻译
七夕之夜天河上的露珠晶莹,八月的浪涛在秋风中令人惊心。
楼中常回荡着哀伤的乐曲,池塘边又见辛劳的人们行走。
不明白为何要为秋的气息悲伤,即使没有秋天,悲伤也会自然产生。
不埋怨台阶前蟋蟀的鸣叫,却偏偏为离别路上的捣衣声感到忧愁。
分别的燕子参差不齐终会返回,离别的蝉鸣却显得孤寂无情。
云聚集在四望台上寄托情怀,月光清冷中在九重观中相互思念。
想题写关于芍药的诗却未能成,去采摘荷花却发现花已凋散。
金杯中的酒曲让韩娥起身歌唱,玉柱上调的琴弦引得楚妃感叹。
紧锁的眉头因愁恨不再舒展,秀发迎着秋风显得凌乱。
湘妃以泪洗竹表达哀伤,是谁在葛藤间洗衣裳。
每一步都香气飘飞于金色的鞋履,轻轻摇动的扇子遮掩着珊瑚般的唇。
已说好在田间小路采桑相见,又能解下玉佩在江边相会。
争相进入华丽的厅堂寻找花枕,争先开启羽帐献上华丽的坐垫。
不惜独自在月下垂钓过夜,愿意成为随后的柴火相随。
后来共眠在同一玉床上,可叹那姿色无比地迷人。
谁能仅凭一笑窥视井底之蛙,突然间学会那绕梁三日的新歌声。
留宿之处遗落了她娇美的耳饰,镜前含笑玩弄着明亮的珠串。
即使被摘去心的菤葹草也不尽悲伤,茱萸的叶子被折反而更加芬芳。
已听说能吟唱动人的洞箫之曲,哪里还是过去那邯郸的歌伎所能相比。
鉴赏

这首诗名为《宛转歌》,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由江总所著。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开篇“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两句,以天河(银河)与涛水、秋风的交织,营造出一个萧瑟秋夜的氛围。接着,“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描述了楼中传来悲伤的音乐声和塘边辛勤工作的声音,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不易与辛劳的感同。

“不解何意悲秋气,直置无秋悲自生。不怨前阶促织鸣,偏愁别路捣衣声”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带来的忧伤情绪无法释怀,同时也不埋怨过去的辛苦,只是对别离中的哀伤和劳作之音感到忧虑。

“别燕差池自有返,离蝉寂寞讵含情”这两句诗,通过别离中的燕子与静谧无声的蝉虫,描绘出一种秋天特有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云聚怀情四望台,月冷相思九重观”则是作者在高台上眺望,心中怀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所爱之人,月色清冷,更增添了相思之情。

以下几句,“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金樽送曲韩娥起,玉柱调弦楚妃叹”通过未能完成的诗篇和已散去的芙蓉花,以及历史上著名女乐师韩娥、楚妃的音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翠眉结恨不复开,宝鬓迎秋度前乱”则是描绘一位女子因情感上的不顺而眉头紧锁,对即将到来的秋天感到无措。

接下来的几句,“湘妃拭泪洒贞筠,筴药浣衣何处人。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通过历史上的湘妃、筴药浣衣的意象,以及脚步中散发的香气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哀愁。

“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几句则是描述女子在田间采桑时的承诺,以及她们在江边解下佩饰、在华丽的厅堂中枕着鲜花、用羽毛装饰的帐幕迎接秋天的场景。

“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色无比方”通过对独自就寝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与所爱之人共享玉床的情景,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则是作者对能够在井边巧妙地一瞥而过、学习新声乐曲以及女子在宿处的温柔、镜前的微笑和对花卉的深情有着浓厚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秋天的独特情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女性柔美、哀愁以及生活中的辛劳与不易的深刻描绘。

作者介绍

江总
朝代:南北朝   字:总持   生辰:519~594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猜你喜欢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其一

怪得檐头鹊语频,好音催召幕中宾。

唤回鸡塞三更梦,趁取莺花二月春。

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

(0)

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一

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

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

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

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回。

(0)

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其二

中流岌岌此舟同,对越皇天只寸衷。

今夜千艘趋险进,明朝万马举群空。

将军争上平戎捷,老子惭无守塞功。

局面莫贪边用利,共思稳著待西风。

(0)

登第遗乡人

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

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

(0)

道中逢牧童跨牛者

田空已不耕,草瘦尚可龁。

搰搰一岁劳,得此休顷刻。

阿童拍腹卧,短箠听驱策。

早晚穑事动,努力进刍粒。

(0)

送杨嗣清国录出倅广汉

岱宗峥嵘乃为岳,丈夫可不志特达。

平生论人每如此,杨子入眼吁可愕。

清班突见颀而长,开口四坐薄晓霜。

自言磈磊不可茹,正须一吐空肝肠。

太学黄齑了残业,又携束书去挈挈。

偃戟韬戈吾已衰,快刀斫案子甚决。

古人作事令人惊,今人岂不如古人。

折枝要是不为尔,长剑在手无蛟鲸。

杨子杨子吾所许,举杯酌君肝胆露。

期君直到黄发时,无使英名一尘污。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