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雨叹》
《冬雨叹》全文
元 / 朱希晦   形式: 古风

癸卯冬十月,海陬气候偏。

风南忽风北,寒燠非常年。

缊袍御还脱,长箑挥不捐。

胡为黄落时,花卉纷争妍。

虫鸣应蛰户,虹见饮长川。

兼旬苦雾密,暝与痴云连。

深泥污后土,行潦凌高原。

农夫辍耒耜,劳叹心悁悁。

二麦不得种,饥坑讵能填。

格斗况未息,中原拥戈鋋。

天家重租税,疮痏谁能怜?

安得倚天剑,一扫开青天。

金乌任腾翥,出自扶桑颠。

阳光照六合,此屋俱欢然。

(0)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朱希晦的《冬雨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雨季的自然景象和由此引发的社会民生之困。诗中通过描述气候变化无常、农事受阻、赋税沉重等社会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辛。

首句“癸卯冬十月,海陬气候偏”点明时间地点,暗示了特殊年份的异常气候。接下来,“风南忽风北,寒燠非常年”描绘了冬日风向不定、气温反常的景象,预示着自然界的不和谐。接着,“缊袍御还脱,长箑挥不捐”通过人物的衣着变化,表现了人们在极端天气下的适应与无奈。“胡为黄落时,花卉纷争妍”则以反差手法,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的困境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虫鸣应蛰户,虹见饮长川”两句,通过昆虫活动和彩虹出现,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微妙联系。接下来,“兼旬苦雾密,暝与痴云连”描绘了长时间的阴霾天气,与前文的气候变化相呼应,增加了诗歌的忧郁色彩。

“深泥污后土,行潦凌高原”形象地展示了雨水带来的土地淹没景象,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农夫辍耒耜,劳叹心悁悁”直接揭示了农民因无法耕作而产生的焦虑与痛苦。“二麦不得种,饥坑讵能填”表达了因农作物歉收导致的粮食短缺问题,预示了社会的潜在危机。

最后,“格斗况未息,中原拥戈鋋”指出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天家重租税,疮痏谁能怜?”表达了对统治者苛政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安得倚天剑,一扫开青天。金乌任腾翥,出自扶桑颠。阳光照六合,此屋俱欢然。”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冬雨叹》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作者介绍

朱希晦
朝代:元   籍贯:温州乐清

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猜你喜欢

咏怀古迹十首·其十贞娘墓

帘幕春深燕子家,无情流水玉钩斜。

空林送客花如梦,残月催人鬓巳华。

黄蝶綵灰飘故粉,青山眉额上新鸦。

朱颜不信东风老,杜宇红飞没馆娃。

(0)

梅花十律同吴二仲木次僧巢友韵·其四

孤情掩迹断垣中,茅店林西草舍东。

不到天涯心事苦,虚眠床影夜愁空。

一双屐破骑驴径,三两花寒坠帻风。

良久冻渔溪畔立,鳞鳞初月半痕红。

(0)

山矾花

幽芬寂历扑芳条,香压春寒冷未消。

细点瑛瑶长玉立,暗侵霜雪见清标。

冰姿不染何郎粉,素影难胜海客绡。

惟有梅花堪共照,空山白月自寥寥。

(0)

紫牡丹·其一

魏氏名家占上栏,胭脂凝袖倚琅玕。

蒲桃锦幄香徐卷,紫海春波夜不寒。

似共洛妃乘雾下,恰宜飞燕避风看。

檀槽试近花前拨,撩乱韶光顾曲难。

(0)

心如水兮二章

我公之心,含渊浚洁。挹之弥冲,酌而莫竭。

灵府汪洋,璇源莹彻。若鉴之明,如井之洌。

利物至柔,漱芳弥潏。行业滋茂,言泉洞开。

浸仁沐义,津贤育材。润无不洒,清而不回。

叔度之顷,公何远哉。

(0)

过尤溪青印石留偈

塔前青印见,家家亲笔砚。

水流保安前,尤溪出状元。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