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之心,含渊浚洁。挹之弥冲,酌而莫竭。
灵府汪洋,璇源莹彻。若鉴之明,如井之洌。
利物至柔,漱芳弥潏。行业滋茂,言泉洞开。
浸仁沐义,津贤育材。润无不洒,清而不回。
叔度之顷,公何远哉。
我公之心,含渊浚洁。挹之弥冲,酌而莫竭。
灵府汪洋,璇源莹彻。若鉴之明,如井之洌。
利物至柔,漱芳弥潏。行业滋茂,言泉洞开。
浸仁沐义,津贤育材。润无不洒,清而不回。
叔度之顷,公何远哉。
这首诗以“心如水”为喻,生动描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诗中将“我公之心”比作深邃清澈的渊海,形象地展现了其内心的宽广与纯净。通过“含渊浚洁”、“灵府汪洋”、“璇源莹彻”等词语,诗人赞美了高尚人格的深远与明亮。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内心状态的特质:“若鉴之明,如井之洌”,如同明镜一般清晰,又如清泉般甘冽,强调了其洞察力与纯净性。同时,“利物至柔,漱芳弥潏”则表明了这种人格不仅内心纯净,还具有滋养万物、润物无声的力量,如同柔和的水流,滋养着世间万物,使芳香弥漫。
在“行业滋茂,言泉洞开”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这种人格在行为与言语上的表现,其道德品质如同茂盛的植物,言语如同清澈的泉水,洞开而无阻,展现出其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最后,“浸仁沐义,津贤育材”描绘了这种人格对仁义的浸润与培育,如同滋养贤才的源泉,使得人才得以成长与发扬。而“润无不洒,清而不回”则强调了这种人格的广泛影响力与坚定原则,其恩泽遍及四方,而其本质始终如一,不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对“心如水”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深刻理解和向往,以及这种人格在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价值。
广寒宫殿重重开,天妃舞镜登瑶台。
婆娑飞轮上裴回,玉龙吐涎云外来。
灵鹫峰高天不老,琅玕无光琪树小。
赤城洞口如飞沙,碧桃藏春不敢花。
直疑仙人紫霞会,灵风吹堕真珠佩。
猿童蹋云扫空阶,天鸡惊起双喈喈,綵鸾珑珑呼不回。
高人有远情,尘俗莫能累。
形迹苟相忘,飘飘自遗世。
吁嗟晋室衰,士习薄名义。
渊明千载贤,独尔抱深喟。
仰观世运移,俯叹川流逝。
怡颜藉庭柯,折腰愧时吏。
茫茫大化中,此身本如寄。
持此何所之,酒中有深味。
君家旧在寒潭住,故写新图记幽趣。
木落秋山潭水空,犹把长竿倚溪树。
角巾野服身翩翩,彷佛当年孟浩然。
王门曳裾今几年,梦魂长绕寒潭边。
他年赐告承恩渥,归结草屋临风烟。
朝朝击榜向嵓石,只许白鸥伴幽寂。
春来举棹入春潭,会见桃花汎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