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
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
杞人忧天固可笑,而不忧者安从知。
圣言世界有成坏,况此马体之毫釐。
老人行世头已白,见尽世间惟叹息。
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
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
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
杞人忧天固可笑,而不忧者安从知。
圣言世界有成坏,况此马体之毫釐。
老人行世头已白,见尽世间惟叹息。
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山海》,通过对比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两种不同态度,探讨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智慧。诗中“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和自然力对地貌的改变,从而引出人世间一切皆有成败,连圣贤之言也不例外。
老人见证世事变迁,感慨万分,但仍旧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心态。末句“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则写出了老人对周围世界的淡漠,不再过多询问或担忧世事,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诗中充满了哲理,通过对自然和人类努力的观察,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江头枫树秋,东吴王孙愁。
谁复怜北客,梦不到中州。
子能中州去,独我不自聊。
心事岂如期,来岁同归舟。
子今未二十,志气长者流。
勤读未勤问,有待再见不。
火德孝严嗟掠虚,祝融江面怒心馀。
千寻赤尾干尧历,百仞红鳞灭禹书。
丙穴烘天谁得及,丁翁奔日更难如。
文昌右辖知几早,无妄之灾不我居。
平生易象论孤虚,富贵功名不愿馀。
政府频垂忧国泪,梵宫独看竺乾书。
众惊赤壁复焚尔,自擅三禅早晏如。
回首焚躯并溺骨,何为不早傍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