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德孝严嗟掠虚,祝融江面怒心馀。
千寻赤尾干尧历,百仞红鳞灭禹书。
丙穴烘天谁得及,丁翁奔日更难如。
文昌右辖知几早,无妄之灾不我居。
平生易象论孤虚,富贵功名不愿馀。
政府频垂忧国泪,梵宫独看竺乾书。
众惊赤壁复焚尔,自擅三禅早晏如。
回首焚躯并溺骨,何为不早傍禅居。
火德孝严嗟掠虚,祝融江面怒心馀。
千寻赤尾干尧历,百仞红鳞灭禹书。
丙穴烘天谁得及,丁翁奔日更难如。
文昌右辖知几早,无妄之灾不我居。
平生易象论孤虚,富贵功名不愿馀。
政府频垂忧国泪,梵宫独看竺乾书。
众惊赤壁复焚尔,自擅三禅早晏如。
回首焚躯并溺骨,何为不早傍禅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和许嵩老江上舟灾》,通过对火灾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联“火德孝严嗟掠虚,祝融江面怒心馀”以火德之名和祝融神话,形象地展现了火灾的猛烈和江面的悲愤景象。颔联“千寻赤尾干尧历,百仞红鳞灭禹书”进一步描述了火灾的破坏力,连古代典籍都未能幸免。
颈联“丙穴烘天谁得及,丁翁奔日更难如”运用丙丁二火的神话,强调火灾的炽热与难以抵挡,暗示灾难的严重。接下来,“文昌右辖知几早,无妄之灾不我居”表达了诗人对于灾难降临的无奈和对自己未遭此祸的庆幸。
“平生易象论孤虚,富贵功名不愿馀”则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即使面临灾难,也宁愿保持内心的平静。后半部分,“政府频垂忧国泪,梵宫独看竺乾书”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佛经的沉思,显示出他的忧国情怀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尾联“众惊赤壁复焚尔,自擅三禅早晏如”以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比喻眼前的灾难,而诗人早已看破红尘,自在修行。“回首焚躯并溺骨,何为不早傍禅居”表达了诗人对早年选择隐逸生活的反思,认为如果早些归依佛门,或许能避免这场灾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火灾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忆别曾看万里图,皖城归雁晓相呼。
遥天独写离家梦,歧路谁还合浦珠。
去日大姑山送黛,归时西子镜当湖。
隔年杯酒酬今夕,莫问星桥事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