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栏消暑虐,翠樾挂絺凉。
雨结芭蕉蕾,铛鸣薜荔墙。
清言兼谢傅,玄契亦支郎。
菱舫人归晚,林中未罢觞。
赤栏消暑虐,翠樾挂絺凉。
雨结芭蕉蕾,铛鸣薜荔墙。
清言兼谢傅,玄契亦支郎。
菱舫人归晚,林中未罢觞。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池边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联“赤栏消暑虐,翠樾挂絺凉”以赤栏和翠樾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赤栏代表了炎热,而翠樾则象征着清凉。通过“消暑虐”和“挂絺凉”的描述,诗人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酷热与池边的凉爽,营造了一种避暑纳凉的氛围。
颔联“雨结芭蕉蕾,铛鸣薜荔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象的描绘。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形成了一个个小水珠,仿佛是大自然的音符,而铛鸣声则是从薜荔墙上发出,两者相映成趣,既表现了雨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聚会的环境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颈联“清言兼谢傅,玄契亦支郎”转而描写人物活动。这里使用了典故,将聚会的参与者比作古代的文人雅士,如谢安、支遁等,表达了聚会中高雅的谈吐和深邃的思想交流,体现了文人之间的精神共鸣和文化传承。
尾联“菱舫人归晚,林中未罢觞”描绘了聚会结束时的场景。菱舫是水上交通工具,这里用来形容聚会的船只,随着夜幕降临,人们乘船归家,但聚会的欢声笑语仍在林间回荡,暗示了聚会的愉悦和不舍。整个画面温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夏日傍晚聚会的美好时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物活动的描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清凉、和谐与文化氛围的夏日聚会场景,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昼行苦炎蒸,秣马戒夜发。
清梦失归路,微风弄纤葛。
星疏天无云,独有亭午月。
太空生白烟,浩荡万里阔。
细碎草木香,淋漓露气滑。
戚戚寒虫声,逐马不暂歇。
我行何区区,无乃害慵拙。
传闻猛虎多,宵路时出没。
四顾林莽中,精灵动毛发。
求全得忧虞,祸每乘所忽。
君子审重轻,无劳避途暍。
承平万事康,干戈百年戢。
蠢战彼西戎,乃敢侮边邑。
庆阳用武地,战士一当十。
指纵惟其人,破竹在呼吸。
堂堂高平君,谋帅公论及。
拥麾当一面,意气动百执。
圣时务怀柔,阃寄贵安辑。
贺兰黄口儿,焉用长缨絷。
方当仁草木,况忍尚首级。
伫见贡琛人,还从玉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