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哀家园忍重论,墨沈犹新泪亦温。
宁比庐陵阡表痛,略同河曲寓书言。
固知信友方为孝,不独因文得幸存。
犹记项城称帝事,已牵时难入私恩。
述哀家园忍重论,墨沈犹新泪亦温。
宁比庐陵阡表痛,略同河曲寓书言。
固知信友方为孝,不独因文得幸存。
犹记项城称帝事,已牵时难入私恩。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黄节所作,标题虽未直接给出,但从内容来看,它是对好友梁仲策所呈《攒泪帖》的感怀与评价。诗中表达了对故去亲人的深切哀思,以及对友情和孝道的重视。
首句“述哀家园忍重论”,揭示了诗人面对亲人离世的悲痛,即使谈论此事也令人心痛不已。"墨沈犹新泪亦温",墨迹尚新,泪水却已冷却,可见情感之深沉。接下来的“宁比庐陵阡表痛,略同河曲寓书言”,诗人将这份哀痛与王安石为父亲撰写墓志铭(庐陵阡表)和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自述(河曲寓书)相提并论,表达相似的哀思。
“固知信友方为孝,不独因文得幸存”,诗人强调了忠诚的朋友关系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通过文字来寄托哀思。最后,“犹记项城称帝事,已牵时难入私恩”,诗人回忆起项城(即河南项城,蔡锷曾在此地称帝)的历史背景,指出时局艰难中,个人的情感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又体现了对友情和孝道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永谢应龙召,深栖双树林。
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
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