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破吾懒,望远起凭阑。
极目千里万里,但见夕阳殷。
谁挽删丹弱水,倒注蓬莱沧海,银汉不成湾。
终古苍梧泪,湘竹至今斑。天黯淡,人怅望,意相关。
旧乡临睨何在,远近有无閒。
长此瞢腾风雨,重以迷濛烟树,遮断百重山。
闪闪一行白,倦鸟挟云还。
暝色破吾懒,望远起凭阑。
极目千里万里,但见夕阳殷。
谁挽删丹弱水,倒注蓬莱沧海,银汉不成湾。
终古苍梧泪,湘竹至今斑。天黯淡,人怅望,意相关。
旧乡临睨何在,远近有无閒。
长此瞢腾风雨,重以迷濛烟树,遮断百重山。
闪闪一行白,倦鸟挟云还。
这首《水调歌头》由金兆蕃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乡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开篇“暝色破吾懒,望远起凭阑”以“瞑色”点明时间,夜幕降临,诗人却因内心的触动而起身远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追求。接着“极目千里万里,但见夕阳殷”一句,将视野拉至无限辽阔,夕阳映照下,天地间一片殷红,渲染出一种壮丽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
“谁挽删丹弱水,倒注蓬莱沧海,银汉不成湾”三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弱水、蓬莱、银汉,象征着遥远与神秘,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向往和探索。同时,“终古苍梧泪,湘竹至今斑”则借用了湘妃竹的故事,寓意着历史的沧桑与情感的永恒,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天黯淡,人怅望,意相关”三句,描绘了天空的阴沉与人心的愁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邃而沉重的意境。接下来“旧乡临睨何在,远近有无閒”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追寻,无论距离远近,那份情感始终无法割舍。
最后,“长此瞢腾风雨,重以迷濛烟树,遮断百重山”描绘了风雨交加、烟雾缭绕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闪闪一行白,倦鸟挟云还”则以归巢的倦鸟为喻,寄托了诗人渴望归家、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个画面在静谧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与希望。
综上所述,《水调歌头》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更蕴含了对故乡、历史、宇宙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沧江渺无津,同济共安危。
四海非不广,舅甥自相知。
孔鸾在榛梅,鹪鹩亦一枝。
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
前朝老诸生,大半正邱首。
投荒万里归,烦公问健否。
往时望江宰,今为夏津吏。
他日可教之,玉音尚无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