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渺无津,同济共安危。
四海非不广,舅甥自相知。
孔鸾在榛梅,鹪鹩亦一枝。
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
沧江渺无津,同济共安危。
四海非不广,舅甥自相知。
孔鸾在榛梅,鹪鹩亦一枝。
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六舅在旅途中的深厚情谊。"沧江渺无津"开篇即写出二人在风雨中艰难跋涉,共同面对未知的旅程。"同济共安危"表达了他们患难与共的决心。接下来,诗人感慨虽然四海广阔,但亲人间的了解和信任更为珍贵,"舅甥自相知"体现了这种情感纽带。
诗人以孔鸾和鹪鹩比喻自己与六舅的关系,孔鸾象征高贵,鹪鹩则代表平凡,说明无论地位高低,他们都能找到彼此的依靠。"千里同明月"进一步强调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寓意着心灵的契合。
最后两句"相期不磷缁"表达了他们的期望,即使分别后各自生活,也不会因为时间或环境的改变而淡化友情,反而更加怀念这段风雨共度的时光。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厚谊的赠诗,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执着。
晏靡足殄身,窳惰足陨名。
日处积顺中,黯然蹙天心。
荆襄二百年,习俗酣嬉成。
朅频示大罚,原野皆荆蓁。
堂堂中丞公,振起湘川滨。
出守一再还,利病洞若神。
及来作镇抚,彫攰丛污陈。
慨然作教条,钜细规员程。
手开农货源,俾民奠其生。
杜塞衣食流,俾民完其真。
吏皆知首公,政乃臻大醇。
时艰不敢康,武备娴修明。
寇慑皆远飏,红筹急旁邻。
龙山传大捷,国愤沈年伸。
至今破竹功,累复数大城。
黔黎幸渐苏,皆出公精诚。
匑匑蹇臣节,奄忽归千春。
同时诵遗章,朝野哭失声。
作歌示百寮,谁得如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