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蓝石畔接城闉,野水交游绝四邻。
过去真僧留半偈,浮来古佛见三身。
夜深门有听经虎,岁稔厨多施米人。
遥忆两禅相对处,俨然无着与天亲。
精蓝石畔接城闉,野水交游绝四邻。
过去真僧留半偈,浮来古佛见三身。
夜深门有听经虎,岁稔厨多施米人。
遥忆两禅相对处,俨然无着与天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石畔、紧邻城市边缘的寺庙,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诗人通过“野水交游绝四邻”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接着,“过去真僧留半偈,浮来古佛见三身”两句,不仅赞美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宗教氛围的深厚,也暗示了这里曾有高僧留下深刻的教诲和影响。
“夜深门有听经虎,岁稔厨多施米人”描绘了寺庙夜晚的神秘与平日的慈善活动,虎在门外倾听经文,象征着动物与人类精神世界的连接;而丰收之年,寺庙厨房里多了施舍食物的人,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最后,“遥忆两禅相对处,俨然无着与天亲”表达了诗人对两位禅师之间深厚友谊的怀念,以及对佛法中无我、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之美、历史的厚重、宗教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巴江新捣万谷皮,褚生粉面肤凝脂。
故人千里持寄我,落笔宛宛天投霓。
绨囊丹果十袭包,爆栗飞烬石火敲。
红盐著树落青子,香雾噀手披黄苞。
苍鹅无罪见菹醢,苦酒濯之光五采。
虾跧久已成枯腊,咫尺波涛渺江海。
客舍争席纷满前,馈羹不复五浆先。
殷勤重饷有吾子,两夫担荷赪其肩。
争名计身后,逐利了目前。
道人一弹指,永断三生缘。
起灭水上沤,聚散风中烟。
纷纷阅凋谢,东海今桑田。
缟发茁枯颅,秀眉覆两颧。
已超人天上,遂拍佛祖肩。
茅斋立万竹,荫此碧玉椽。
绿暗云扰扰,清涵露娟娟。
我老无家舍,馀地寄一廛。
不辞供井硙,辛苦送华颠。
同舟无胡越,四海皆弟兄。
吾人虽晚接,一笑盖已倾。
我老未闻道,意行堕沟坑。
逢人得推骂,知非愧平生。
世乱识真态,涂穷见真情。
曳杖扣禅扃,撞钟听靴鸣。
小窗风雨夜,对此一榻横。
吾身如木偶,春至不复荣。
岂无三宿恋,天雨方流行。
去去得首邱,归田克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