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称尚事,适来果心赏。
乔木翳坡陀,清湍激下上。
道在迹不陈,知希物弥奖。
言愿涤邪饰,还因跂末响。
幽跻竟谁谐,萧条赖吾党。
吾党洵特达,叔氏驱前往。
栖迟眷中林,凤鸾亦朗朗。
伊昔称尚事,适来果心赏。
乔木翳坡陀,清湍激下上。
道在迹不陈,知希物弥奖。
言愿涤邪饰,还因跂末响。
幽跻竟谁谐,萧条赖吾党。
吾党洵特达,叔氏驱前往。
栖迟眷中林,凤鸾亦朗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九畴在苏门山的夜晚,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感悟。诗中以“伊昔称尚事,适来果心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满足。接着,“乔木翳坡陀,清湍激下上”,描绘了山间茂密的树木和清澈湍急的水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自然氛围。
“道在迹不陈,知希物弥奖”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道的领悟,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而非外在的痕迹。接下来,“言愿涤邪饰,还因跂末响”,诗人希望去除心灵的杂质,回归纯净,通过自然的声音得到内心的平静。
“幽跻竟谁谐,萧条赖吾党”,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契合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得到同伴的理解和支持的欣慰。最后,“吾党洵特达,叔氏驱前往。栖迟眷中林,凤鸾亦朗朗”,诗人赞美同伴的高远志向,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探索与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