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古寺劫灰馀,夕阳惟照一塔孤。
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
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
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传妙天下。
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
横看侧看只么是,分明是画不是水。
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
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它。
波痕尽处忽掀怒,搅动一河秋色暮。
分明是水不是画,老眼向来元自误。
佛庐化作金柁楼,银山雪堆风打头。
是身飘然在中流,夺得太一莲叶舟。
僧言此画难再觅,官归江西却相忆。
并州剪刀剪不得,鹅溪疋绢官莫惜,貌取秋涛悬坐侧。
太平古寺劫灰馀,夕阳惟照一塔孤。
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
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
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传妙天下。
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
横看侧看只么是,分明是画不是水。
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
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它。
波痕尽处忽掀怒,搅动一河秋色暮。
分明是水不是画,老眼向来元自误。
佛庐化作金柁楼,银山雪堆风打头。
是身飘然在中流,夺得太一莲叶舟。
僧言此画难再觅,官归江西却相忆。
并州剪刀剪不得,鹅溪疋绢官莫惜,貌取秋涛悬坐侧。
《太平寺水郡人徐友画清济贯河》【宋·杨万里】太平古寺劫灰馀,夕阳惟照一塔孤。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传妙天下。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横看侧看只么是,分明是画不是水。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它。波痕尽处忽掀怒,搅动一河秋色暮。分明是水不是画,老眼向来元自误。佛庐化作金柁楼,银山雪堆风打头。是身飘然在中流,夺得太一莲叶舟。僧言此画难再觅,官归江西却相忆。并州剪刀剪不得,鹅溪疋绢官莫惜,貌取秋涛悬坐侧。
https://shici.929r.com/shici/FLLxBNelw.html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北宋时期的画家徐友所创作的《太平寺水郡图》的生动场景。诗中通过对太平古寺的描写,展示了画面上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杨万里对这幅画作深刻的鉴赏和情感的寄托。
"太平古寺劫灰馀,夕阳惟照一塔孤。" 这两句通过对太平古寺被战火焚毁、只剩下一座塔孤独矗立在夕阳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与历史沧桑的氛围。
"得得来看还不乐,竹茎荒处破殿虚。" 诗人通过对周遭环境的观察,更深了一层对画中寺院残败景象的感慨。
"偶逢老僧听僧话,道是壁间留古画。徐生绝笔今百年,祖师相传妙天下。"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偶然遇见一位老僧,从而得知这幅画作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
"壁如雪色一丈许,徐生画水才盈堵。横看侧看只么是,分明是画不是水。中有清济一线波,横贯万里浊浪之黄河。" 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画中的景象,其中“壁如雪色”形容画面的洁白无瑕,而“徐生画水才盈堵”则显示出画家在水的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接下来的几句"雷奔电卷尽渠猛,独清元自不随它。波痕尽处忽掀怒,搅动一河秋色暮。分明是水不是画,老眼向来元自误。" 通过对画中水流和黄河波涛的生动描写,以及对画家笔法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幅画作深切的欣赏。
最后几句“佛庐化作金柁楼,银山雪堆风打头。是身飘然在中流,夺得太一莲叶舟。僧言此画难再觅,官归江西却相忆。” 描述了诗人对这幅画中佛庐的描绘,以及他对于画家笔触下的意境所产生的情感联想。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对徐友《太平寺水郡图》的艺术鉴赏,也反映出他作为观者的深刻情感体验。通过这幅画,诗人似乎跨越时空,与历史上的画家和作品进行了一场精神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