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舫迎花,骊尊倚树。
啼莺无计留人住,满江春水是恩波,离心争逐轻帆去。
古驿分携,晴沙细语。
灯窗重订巴山雨,新词书遍去思碑,暮云冉冉东皋路。
雀舫迎花,骊尊倚树。
啼莺无计留人住,满江春水是恩波,离心争逐轻帆去。
古驿分携,晴沙细语。
灯窗重订巴山雨,新词书遍去思碑,暮云冉冉东皋路。
这首清代蒋春霖的《踏莎行·石声太守属题,即请顾误》描绘了一幅离别场景。"雀舫迎花,骊尊倚树"以生动的意象展现送别时的繁华与落寞,雀舫载着花朵,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骊尊(美酒杯)倚靠在树旁,暗示着离别的酒宴。"啼莺无计留人住"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不舍,黄莺的啼鸣也无法挽留即将远行的人。
"满江春水是恩波,离心争逐轻帆去"运用了比喻,将春水比作恩情的波澜,表达了深厚的情谊随着轻舟远去。"古驿分携,晴沙细语"则细腻地描绘了分手后的静默与回忆,两人在古老的驿站分别,只有晴沙见证了他们的低语。
"灯窗重订巴山雨,新词书遍去思碑"写出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过去的追忆,他们在灯下重拾约定,写下满含思念的新词,仿佛能透过字句看到巴山的雨滴,寄托着无尽的相思。
最后,"暮云冉冉东皋路"以景结情,傍晚的云彩缓缓飘过东边的田野小路,象征着离人的身影渐行渐远,留给彼此的是无尽的思绪和遥远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画面感强,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和对未来的深深挂念。
追感古今情不已,竹轩闲取史书看。
欲亲往哲无因见,空树临风襟袖寒。
浔阳物景真难及,练泻澄江最好看。
曾上虚楼吟倚槛,五峰擎雪照人寒。
园林春媚千花发,烂熳如将画障看。
惟爱松筠多冷淡,青青偏称雪霜寒。
知君百里鸣琴处,公退千山尽日看。
政化有同风偃草,更将余力拯孤寒。
昔岁寻芳忻得侣,江堤物景尽情看。
就中吟恋垂杨下,撼起啼莺晚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