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邯郸野老卫河谣小述三首·其二》
《读邯郸野老卫河谣小述三首·其二》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老人诗句不支吾,为泣民穷泪眼枯。

何当录上献天子,便是当年郑侠图。

(0)
鉴赏

此诗《读邯郸野老卫河谣小述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对一位老者诗句的感慨,深刻揭示了民生疾苦的主题。

首句“老人诗句不支吾”,描绘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其言语中蕴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却难以言表,只能以诗句的形式寄托情感。这句诗通过“不支吾”三个字,生动地刻画出老者的复杂心境,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又暗示了语言的无力感。

次句“为泣民穷泪眼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老者之所以无法直接表达,是因为他目睹了百姓的困苦,内心充满了悲痛。这里的“泣民穷”不仅指出了民生的艰难,也体现了老者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泪眼枯”则形象地描绘了老者因长期目睹苦难而心力交瘁的情状,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疲惫。

后两句“何当录上献天子,便是当年郑侠图”,表达了老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诗句,将百姓的疾苦传达给最高统治者,以求得改变的愿望。这里暗含了对郑侠(北宋时期谏官,以敢于直言著称)的敬仰,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像郑侠那样,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老者的理想主义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改善民生、实现公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者的情感流露,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不公,以及人们对改变现状的共同期盼。孙承恩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这一主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阮郎归

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

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

桃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0)

次韵刘允叔丈主簿读予所编天台集见赠之作

楼头残月映储胥,人在西窗酒醒馀。

梦里都忘阆风路,吟边如到玉霄居。

邻墙共作无何饮,别墅期看未见书。

祇恐弓旌便招去,汉家答诏待相如。

(0)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其三

我七君六旬,从会知无期。

但贪言议合,不误光景非。

先生明当别,吾将俦决疑。

欲言尚何限,记一十已遗。

及其未溘先,幸无靳珍题。

(0)

读老人近诗

泽国归来掩竹扉,千年知己十年诗。

读书动地惊天事,得句吟风弄月时。

纸上圣贤相唯诺,尘边老宿费思惟。

纵誇万首龟堂集,乐处龟堂未必知。

(0)

赠虞教授别

儒生底用苦知书,学到根源物物无。

曾子当年多一唯,颜渊终日只如愚。

水流万折心无竞,月落千家境自孤。

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元不隔江湖。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七八袁君正

家人劝我睡,共说不眠难。

官既未得差,眠时自不安。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