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李从来别有源,手提造化发生权。
冰霜不到云间树,风日偏和雨外阡。
四海几人传盛事,一家双美两臞仙。
同生同死仍同纪,花萼犹应照九泉。
仙李从来别有源,手提造化发生权。
冰霜不到云间树,风日偏和雨外阡。
四海几人传盛事,一家双美两臞仙。
同生同死仍同纪,花萼犹应照九泉。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长孺创作的,名为《题匡山瑞木图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咏物诗。诗中通过描绘仙李和特殊的树木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超凡脱俗的情怀。
开篇两句“仙李从来别有源,手提造化发生权”中的“仙李”,在这里被赋予了神秘而超然的色彩,似乎指的是一株来自另一个世界、具有特殊力量的李树。"手提造化发生权"则描绘了一种掌控自然变化的能力,增添了诗中仙境的幻想元素。
接下来的“冰霜不到云间树,风日偏和雨外阡”两句,通过对比画出了一个与常规自然界不同的景象。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这片仙境中的植物不受冬日严寒影响,同时还能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细雨。
中间四句“四海几人传盛事,一家双美两臞仙。同生同死仍同纪,花萼犹应照九泉”展现了诗人的深层情感与哲思。“四海几人传盛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和伟大事件的怀念,而“一家双美两臞性仙”则描绘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暗示着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紧接着,“同生同死仍同纪”表现了对生命共同命运的一种认知和接受,而“花萼犹应照九泉”则是说即使在深邃的地下,花朵的光辉依然能照亮黑暗,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永恒与超越生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匡山瑞木图中的仙境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意义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
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
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
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缨。
忧来上北楼,左右但军营。
函谷行人绝,淮南春草生。
鸟鸣野田间,思忆故园行。
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
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
扁舟事洛阳,窅窅含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