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高不极,重复岭参差。
下马濂溪墓,看题北海碑。
偃松支屋正,乱石阂泉迟。
随地看留憩,秋怀易有诗。
庐山高不极,重复岭参差。
下马濂溪墓,看题北海碑。
偃松支屋正,乱石阂泉迟。
随地看留憩,秋怀易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庐山之行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感慨。首句“庐山高不极,重复岭参差”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观,层层叠叠的山岭仿佛触天而立,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接着,“下马濂溪墓,看题北海碑”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诗人下车后首先前往濂溪墓瞻仰,随后又欣赏了北海碑上的文字,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偃松支屋正,乱石阂泉迟”描绘了庐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偃伏的松树支撑着山屋,乱石间泉水缓缓流淌,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美。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随地看留憩,秋怀易有诗”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随时随地都能找到灵感,创作诗歌的心情。秋天的氛围让诗人思绪万千,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逢著诗人沈竹斋,丁宁有口不须开。
被渠谱入旁观录,四马如何挽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