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自然景物时感受到的年华易逝之感。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过去曾留下墨迹,现今重游旧地,再次欣赏到花开的美丽景象。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积累。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这里通过对花卉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自己对自然界中生长周期的观察与感悟,"一作"指的是初次看到某种花朵,而"三见"则表示多次目睹牡丹开放的情景,这些都凝聚着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经验。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不仅哀悼美好事物的易逝,也意识到自己年纪渐长,时光在无声中流逝。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这里诗人提到了与同伴一起游历寻找美丽景致,但却发现同行者已离去,而他们的足迹还未回来。这既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面对即将结束的春天,美丽的花朵即将凋零时所产生的情感。"讵知"表明诗人对于这些事物的珍惜之情,而"红芳侧"则是牡丹花盛放的象征,"春尽思悠哉"则表达了在春天结束之际,对美好时光无法留住的无奈与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易逝以及友情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