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有时,常被有人欺。
一相生分别,见闻多是非。
已后入无时,又被无人欺。
一向看心坐,冥冥无所知。
有无俱是执,何处是无为?
有无同一体,诸相尽皆离。
心同虚空故,虚空是我师。
若论无相理,惟我父王知。
昔日在有时,常被有人欺。
一相生分别,见闻多是非。
已后入无时,又被无人欺。
一向看心坐,冥冥无所知。
有无俱是执,何处是无为?
有无同一体,诸相尽皆离。
心同虚空故,虚空是我师。
若论无相理,惟我父王知。
这首诗歌咏的是禅宗的思想,通过对昔日与已后的比较,揭示了世间万象皆是无常的道理。作者反思过去自己在世俗纷争中被人欺骗,而今已超然物外,不再为世事所动。诗中的“一向看心坐”表达了一种静坐观心、寻求真我的修行态度,通过内省自我,作者认识到有无皆是执着的对立面,并非真正的存在。
“心同虚空故,虚空是我师。”这一句强调了心灵与宇宙本体的统一,以及从自然界中学习的重要性。最后,“若论无相理,惟我父王知。”表达了一种对超越世间相对概念的理解,只有达到一定修为的高僧,如作者尊之为“父王”的人才能真正领悟。
整首诗偈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和对禅理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存在以及无相智慧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