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水板桥院》
《龙水板桥院》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腊温浓万井同,筠舆犹走万山中。

曝成枯菜依檐白,染出春衣映壁红。

掩豆豚肩仍岁俭,传觞酿瓮几家空。

不知新岁招陶否,待向江干送五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shuǐbǎnqiáoyuàn
sòng / xīn

sòngwēnnóngwànjǐngtóngyúnyóuzǒuwànshānzhōng

chéngcàiyánbáirǎnchūchūnyìnghóng

yǎndòutúnjiānréngsuìjiǎnchuánshāngniàngwēngjiākōng

zhīxīnshèngzhāotáofǒuděngxiàngjiānggānsòngqióng

翻译
在寒冬腊月里,浓郁的暖意弥漫在千家万户,竹车还在崇山峻岭中穿梭。
晒干的蔬菜挂在屋檐下显得洁白,染出的新衣映衬着墙壁,色彩鲜艳。
尽管年景依旧清贫,人们依然腌制豆豚,酒坛里的酒也所剩无几。
不知道新的一年能否邀请到陶渊明这样的隐士共度,我期待在江边为驱除贫穷而举杯庆祝。
注释
腊:农历十二月,冬季最后一个月,有祭祀祖先和迎接新年习俗。
筠舆:竹制的小车,古时常见的交通工具。
岁俭:年景不好,粮食短缺。
陶: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田园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送腊温浓万井同,筠舆犹走万山中。”开篇两句,诗人以送走严寒、迎接春暖为背景,设定了一幅冬去春来的季节交替图。万井之水在春天的阳光下逐渐回温,而筠舆(一种农具)依旧穿行于万山之中,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曝成枯菜依檐白,染出春衣映壁红。”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庭院中的情景。枯菜在阳光下被晒得洁白,春天的新衣服则被鲜艳的花色所浸染,这不仅是对物象的描绘,也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节奏和喜悦。

“掩豆豚肩仍岁俭,传觞酿瓮几家空。”这两句诗转向农业活动,掩豆(筛选豆子)和豚肩(猪肩部位)暗示着农忙的开始,同时也透露出节俭的生活态度。觞(古代酒器)与酿瓮(酿造酒的器具)则表明了农家在春季的饮食准备,以及可能的社交活动。

“不知新岁招陶否,待向江干送五穷。”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持有一种期待与不确定的情绪。陶(陶冶,古代指通过考核选拔人才)是否已经开始?诗人在等待,准备前往江边送别那些可能要离去的人,或许是对知识分子“五穷”的一种同情和惦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农村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一种关切。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观明州图

明州城郭画中传,尚记西亭一舣船。

投老心情非复昔,当时山水故依然。

(0)

戏赠段约之

竹柏相望数十楹,藕花多处复开亭。

如何更欲通南埭,割我钟山一半青。

(0)

与耿天骘会话

邯郸四十馀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

万事祇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

(0)

小重山·其一汤

重举金猊多炷香。仙方调绛雪,坐初尝。

醉鬟娇捧不成行。颜如玉,玉碗共争光。

飞盖莫催忙。歌檀临阅处,缓何妨。

远山横翠为谁长。人归去,馀梦绕高唐。

(0)

题瑞芝图

乐国芝呈瑞,贤侯贰郡时。

甘棠方蔽芾,仙草亦葳蕤。

异种传三秀,灵华粲九枝。

幽阴吐光怪,朽腐化神奇。

美政邦人颂,嘉祥圣主知。

特书辉史策,宠锡下天墀。

治行能如此,公台到匪迟。

谁为燕许手,洒笔播声诗。

(0)

送人东归

会稽新绶振恩辉,故里人瞻昼锦归。

骊马在门歌祖席,彩丝当膝戏亲闱。

霜天夕霁丹枫老,水国秋深紫蟹肥。

绕阁云山吟有助,高谈终日讼筒稀。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