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迤逦过焦金,江阔千寻不记深。
明月有情偏照我,好山无处不知心。
天空一鸟惊渔火,夜静群星落野砧。
此处风光尽难得,朗然因复有清吟。
扁舟迤逦过焦金,江阔千寻不记深。
明月有情偏照我,好山无处不知心。
天空一鸟惊渔火,夜静群星落野砧。
此处风光尽难得,朗然因复有清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扁舟游历江面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联“扁舟迤逦过焦金,江阔千寻不记深”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诗人乘坐的小船缓缓前行,江面宽阔,深不可测,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颔联“明月有情偏照我,好山无处不知心”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和山川以情感,表达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交流,仿佛明月与好山都理解并回应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颈联“天空一鸟惊渔火,夜静群星落野砧”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动态美,一只小鸟的飞过打破了夜的寂静,渔火在夜空中闪烁,而远处传来捣衣声,星星似乎也随着捣衣声落下,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尾联“此处风光尽难得,朗然因复有清吟”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清雅吟唱,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素秋。
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
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
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
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
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
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
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黄卷存馀习,青灯共晚凉。
只知书味永,不觉鬓丝长。
老桧千年物,幽兰一国香。
平生陶靖节,此夕邈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