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马过罗坑,坑谷势坳缺。
天罅望长江,一面亏如玦。
每折迸溪流,乱石争吞啮。
西南气清劲,山肤绣积铁。
崩厓尽马力,偃树窒龙穴。
山晴蝶粉明,苔古松皮裂。
曰暮飞鸟归,行人惨无悦。
望林投茅屋,破壁挂车辙。
阴虫为我啼,客恨不可说。
中夜望星河,明明照寥泬。
疲马过罗坑,坑谷势坳缺。
天罅望长江,一面亏如玦。
每折迸溪流,乱石争吞啮。
西南气清劲,山肤绣积铁。
崩厓尽马力,偃树窒龙穴。
山晴蝶粉明,苔古松皮裂。
曰暮飞鸟归,行人惨无悦。
望林投茅屋,破壁挂车辙。
阴虫为我啼,客恨不可说。
中夜望星河,明明照寥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罗坑的所见所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以及旅人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疲马过罗坑”,开篇即以“疲马”点出旅途的劳顿,引出对罗坑的探索。接着,“坑谷势坳缺”,描绘了罗坑独特的地形地貌,暗示了其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
“天罅望长江,一面亏如玦”,通过仰望天空与长江的对比,展现出罗坑的开阔与辽远,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每折迸溪流,乱石争吞啮”,生动地描绘了溪流在曲折中奔腾,乱石间相互碰撞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西南气清劲,山肤绣积铁”,通过对西南方向清新强劲之气的描绘,以及山体表面如同绣上铁色的景象,展现了罗坑的雄伟与壮丽。
“崩厓尽马力,偃树窒龙穴”,通过描述岩石崩塌、树木倒伏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抗拒,同时也反映了旅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奈。
“山晴蝶粉明,苔古松皮裂”,描绘了晴朗天气下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美丽画面,以及古老松树上苔藓覆盖、树皮裂开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岁月的痕迹。
“曰暮飞鸟归,行人惨无悦”,随着日落,飞鸟归巢,而行人在黄昏中显得更加孤独与忧郁,表达了旅人对归家的渴望与内心的哀愁。
“望林投茅屋,破壁挂车辙”,描绘了旅人寻找住宿的情景,茅屋与破壁车辙则象征着简陋与艰辛的生活状态。
“阴虫为我啼,客恨不可说”,夜深人静,阴暗处的虫子为诗人鸣叫,客居他乡的愁苦难以言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中夜望星河,明明照寥泬”,最后,诗人于深夜仰望星空,星光明亮,映照着广阔的宇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罗坑自然景观的壮美与旅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也有对生活艰辛与孤独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乌衣过客。约孤注赛春,春还轻掷。
润被换香,低几留灯愁通夕。馀寒犹是连寒食。
强偷眄、清明天色。傍檐携手,茸茸柳眼,泪痕频滴。
攲侧。前年旧旅,寄单枕闷把、卧枝花摘。
水外澹红,帘底纤琼游踪隔。文园多病何人惜。
有鬓影、参差知得。便教晴蝶敲风,岸阴翠织。
节是花朝,地是姑苏,天又新晴。
见参差画鹢,红栏粉幔,娇娆飞燕,翠袖银筝。
众里一人,悄焉自惜,出匣圆冰响一声。
玲珑甚,为绿窗浸水,觑得分明。酒潮潋滟初生。
便周昉丹青写不成。
正画眉桥畔,簸钱年纪,茨菰湾后,撩鬓心情。
百幅鹅黄,半篙莺脰,碧浪东吴处处平。
谁藏取,又一轮春水,纤笋斜擎。
五更爆竹千门响,轰醒阳乌春睡。
早涌彤轮,竞开朱户,恰对南山晴翠。
桃符荔粉,喜街影暄妍,帘痕韶丽。
多少轻烟嫩霭,做就好天气。磨彻菱花双蒂。
绣奁争早贴,宜春字。
画粉幡儿,银泥胜子,笑上人头髻。
年光已在,墙外花须,桥边兰蕊。
拜罢胜常,脸潮红似醉。